有农户给小帮手留言反映,今年自家小麦晚播,每亩都已经播种了40斤,可出苗后却发现出苗量还是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农户们都知道,小麦播种出苗情况直接关系着最终的产量高低,出苗过少的话,单株长势再好,也不会高产。
只有先找到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
今年小麦出苗少的原因
1、种子因素
购买的种子自身有质量问题,比如种子活力不足,播种以后无法正常出苗。
小麦种子会受品种特性、成熟度、储存条件影响。如果种子成熟度低、霉变、虫蛀,胚芽受损,在萌发时酶活性降低,呼吸作用减弱,就会出现发芽率低。
另外,不同小麦品种对环境的适应性存在差异,比如部分品种耐寒性、耐涝性或耐盐性较弱。
在今年晚播的情况下,种子发芽时可能会因生理代谢紊乱,导致出苗率降低。
2、土壤因素
土壤自身的湿度、温度、肥力及理化性质等,都会对出苗产生影响。
土壤墒情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小麦正常出苗。比如今年晚播区域,土壤含水量过高、孔隙度降低,导致土壤内氧气供应不足。
当小麦播种后,种子呼吸作用由有氧转为无氧,会造成胚部腐烂,出现“烂种”。
另外,高湿的土壤环境,还会加重土壤板结,增加了种子发芽后顶土阻力,导致出苗延迟或不出苗。
土壤温度也会影响出苗,正常情况下,小麦发芽出苗的适宜温度为15-20℃。
在晚播时,如果播种后遭遇持续低温,会抑制种子水解酶的活性,导致发芽出苗延迟。
同时,低温也会损伤幼苗根系,降低根系吸水能力,引发苗期冻害。
至于长期旋耕不深耕、过量使用化肥、机械压实等原因,也会导致土壤耕层变浅、容重增加,小麦容易出现“闷苗”。
3、播种因素
播种深度、密度不均以及播种后镇压等操作不当,都可能导致即便加大播量,小麦仍然出苗少。
小麦适宜播种深度为3-5cm,过深或过浅都会影响出苗。
播种密度不均也是常见问题。比如播种机调试不当或田间地形起伏,会导致播种密度不均。
还有一点,今年晚播的地块,土壤相对较湿,如果在播种过程中,湿土壤堵住了下种口,等到发现后,几趟就过去了,等于没有播种小麦,也就不会出现了。
4、气候因素
今年小麦晚播的情况下,低温是常见的不利气候条件。
如果小麦播种过晚,播种之后当地温度已降至5度以下,甚至0度左右,就达不到发芽出苗的温度,导致出苗延迟甚至不出苗。
光照不足也会对小麦出苗及后续生长产生影响。持续的阴雨天气或其他原因导致光照不足,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小麦种子无法积累足够的能量来发芽和出苗,也会不出苗。
小麦出苗少该怎么补救?
1、查苗补种
查苗补种是及时止损的关键,出苗后要尽快对麦田进行检查。对于缺苗断垄比较大的区域,要及时做好补种。
补种时,可选用与原播种品种相同的种子,为提高补种种子的出苗速度,可将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3-5小时,捞出晾干后再进行播种。
如果缺苗断垄面积不是很大,占比较小的情况下,就没必要补种了。
2、合理施肥
对于今年晚播小麦,由于前期生长时间短,养分积累不足,可根据麦苗的生长情况进行追肥。
比如在麦苗3-4叶期,每亩可追施尿素5-8公斤,促进麦苗分蘖和叶片生长;
如果小麦播种时,底肥中的磷素不够,可每亩追施过磷酸钙15-20公斤,增强麦苗的抗寒能力,促进根系发育。
3、镇压与松土
对于今年着急播种的地块,可能整地不是很充分,播种后土壤暄松,或者坷垃较多。
可在小麦三叶一心期后至越冬前进行镇压,选择晴朗天气的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进行,遵循“压干不压湿、压软不压硬”的原则。
而对于土壤板结、透气性差的麦田,要及时进行松土,松土深度一般为3-5厘米,避免过深伤根。
看到这,相信大家对于开头的问题已经有了答案。今年小麦播种时间特殊,既然晚播已经是事实了,那就做好出苗后的观察工作,并做好相应的补救措施。
问问大家,你们当地的小麦出苗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