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者
按
作者丁刚系《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转自1月5日“丁刚看世界”微信公众号,英文版刊发于1月4日《环球时报》评论版。
为什么美国人对枪支暴力没有那么恐惧,反倒对中国崛起有很大的恐惧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政客们和媒体的不断渲染,滋长了行为心理学的易得性偏差( Availability bias )。
本文字数约1741字,阅读需要2分钟。
新年到来,人们祈盼和平(peace)。这是因为和平依然是世界上缺少的东西。这个星球上还有很多地方的很多人不得不在恐惧中度过新年。
1月2日早上,我从美国媒体获知,美国洛杉矶发生一起跨年夜聚会枪击案,造成2人死亡、8人受伤。
在过去的2023年,美国大规模枪击案数量再度攀升。根据美国“枪支暴力档案”网站统计数据,美国在2023年一共发生了650多起大规模枪击案。
在中国人看来,这是一些美国人现实生活中的实实在在的恐惧之源。但从美国媒体的报道看,这似乎又是再正常不过的一天——一种生活现实。
美国人拥枪据说是源于恐惧——对他人的恐惧。更多的人拥有枪支,就会有更多的恐惧。过度的恐惧往往会走向平安的反面,它损害互信,破坏安全感,引发更多的暴力。
恐怖主义的特征就是,暴徒用正常人无法理解的残酷、对无辜平民的疯狂杀戮来传播恐惧、制造仇恨。
历史上有不少战争也是因不断强化的恐惧而引发的。
仔细分析美国对华战略,也会发现它的心理构成中就有强烈的恐惧,对中国崛起的恐惧。
“中国威胁论”近年已华盛顿一些政客轮番强化的“惊悚剧”主题。
中国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华盛顿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强调一定要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取得胜利,但没有人知道华盛顿的胜利最终要把中国怎么样,甚至美国的政客们也说不清楚。现在,所谓的胜出正朝着以中国为敌的危险方向演进。
得有多强烈的恐惧感才能制造出现在这样的对华国家战略啊!
我纳闷的是,为什么就没有哪位有点头脑的政治家站出来说一句“目的是不可能实现的”。
为什么美国人对枪支暴力没有那么恐惧,反倒对中国崛起有很大的恐惧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政客们和媒体的不断渲染,滋长了行为心理学的易得性偏差( Availability bias )。
这一概念的意思是,人们往往根据认知更易于获得来判断事件的概率,这就很容易导致误解与偏差。
当对风险的判断受情绪左右,对自己的信心又不足,再加上个人的政治目的而需要渲染恐惧,往往就很难准确地评估危机的性质、危险的程度以及可控与否,也就不再会有对事物的全面客观的认知了。
错误的恐惧目标不断磨损人们对真正恐惧的感应强度,危险就在麻木中积累。
新年之际,人们祈盼和平,更值得思考的是和平怎样才能获得。
peace这个词在英语中原本就有两个意思:其一是指安全感,即免于对战争和暴力的恐惧;其二是指一种宁静的状态,没有忧虑、麻烦、噪音或不必要的干扰。
我曾和一位美国学者讨论过peace这个词的含义。他的看法是,中国人理解的peace与美国人,特别是基督教信徒理解的有所不同,后者更重视心灵的peace。
在现实生活中,二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和平不是上帝创造的。
人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追求和创造现实的和平,才能让心灵免于恐惧。对国际社会如此,对一个国家亦如此。但首先应当弄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怕”。
多了解一些中国人在新年之际是怎么看未来的,或许会更有益于华盛顿的决策者们理解为什么中国人能度过一个祥和、欢乐的新年。
打开短视频的APP,可以看到很多中国人在短视频中朗诵宋代文豪苏轼写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Calming the Waves),表达超脱于风雨阴晴之外的旷达心怀。从中亦可理解中国人是怎么看中美关系的。
中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对这首词有很精妙的翻译: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Listen not to the rain beating against the trees. Why don't you slowly walk and chant with ease?
……
//人大重阳
///
RDCY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rdcy2013
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我知道你“在看”哟~
下一篇:如果用大欺小,柳妈第一个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