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低会导致出血倾向,严重时会引发出血性疾病。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主要作用是参与血凝过程和止血作用。血小板低则意味着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会导致出血时间延长,轻者表现为皮下出血、鼻出血等,重者会引发严重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血友病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主要特点是血小板数量正常,但缺乏凝血因子,导致出血不易止。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则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出血性疾病,发病机制是因为血小板受到自身免疫攻击而大量减少,同时也因血小板的减少而导致出血倾向加重。
需要注意的是,血小板低可能是因为遗传、免疫系统异常、药物不良反应等原因引起,需要请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同时,一些补充剂、药物等也可能引起血小板低,需按医嘱使用。在生活中,要避免受伤和剐蹭等活动,注意保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