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国人民大学发布北京城市体检人群体质健康质量指数报告。该报告显示,2006年至2022年的17年间,北京各年龄段人群的体质健康状况稳定。不过,身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尿酸、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等心脑血管慢性病相关指标仍需加强。研究还发现,男女性在体质健康方面存在一定差异,60岁以下人群中,女性健康状况优于男性,60岁以上则相反。
各年龄段人群体质健康状况稳定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本次发布的北京城市体检人群体质健康质量指数报告从身体形态与基本功能、日常活动适应能力、心脑血管及内分泌功能、肝肾功能、免疫状态5个维度对北京市城市体检人群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副教授王瑜介绍,该报告基于北京市体检中心过去17年(2006年至2022年)积累的30岁及以上人群超100万人次的体检数据,构建了北京城市体检人群体质健康质量指数及其指标体系,旨在研究居民健康水平的变化及其随着时间变化的规律,这对于全面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上述每一个纬度均包括若干个测量指标,比如,日常活动适应能力主要是指个人能力适应日常生活的状况,其测量指标包括视力、晶体、牙齿和骨密度。研究从个体层面对30岁及以上人群健康状况进行测量,并对其体检结果进行变量选择、赋值、合并,得到每个人各自的体质健康质量指数,范围为0-100,指数数值越大,反映健康状况越好。
研究发现,2006年至2022年的17年间,北京城市30-44岁、45-49岁及60岁以上体检人群体质健康质量指数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均较为稳定,其中生活适应能力得分较低,但呈上升趋势。数据表明,北京市各年龄段人群的体质健康状况稳定,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日常活动适应能力不断提高,但三个年龄组体检人群身体形态与基本功能得分在2020年后下降趋势较为明显。
分年龄组研究发现,60岁以上年龄组的日常活动适应能力得分要远低于其他两个年龄组,这也提示我们,随着老龄人口不断增加,失能老年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需要按照老年人服务需求,开展适老化、智能化改造,为日常活动适应能力下降的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保障。
血压等慢性病指标仍需加强
研究发现,2006年至2022年的17年间,北京城市体检人群心脑血管及内分泌功能得分相对稳定,但部分慢性病相关指标仍需加强。研究通过对8个与非传染性疾病高度相关的指标进行单项分析可以发现,在过去17年里,北京30岁以上体检人群的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得分相对稳定,甘油三酯的得分呈上升趋势,但BMI、血压、血尿酸的得分呈下降趋势,胆固醇得分虽然早期有所上升、但后期呈下降趋势,低密度脂蛋白得分虽然早期有所上升、但后期呈下降趋势、2019年后又有所上升。
随着国家对慢性病防控的重视,出台了各种相应的政策来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并且强调防治结合、全程管理,针对一般人群、高危人群、患者三类目标人群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措施。在这样的背景下,慢性病相关指标的防控有了一定成效。但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人均寿命的增加,老年人中患慢性病的比例提高,防控的压力有所增大。
60岁以下女性健康状况优于男性
研究还分性别对人群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60岁以下人群中,女性健康状况优于男性,60岁以上则相反。
分性别研究显示,30-44岁及45-59岁体检人群女性体质健康质量指数得分要高于男性,而60岁以上体检人群男性体质健康质量指数得分则高于女性。身体形态与基本功能、心脑血管及内分泌功能得分与总得分差异类似;各年份三个年龄段男性体检人群日常活动适应能力得分均要显著高于女性;三个年龄段女性体检人群的肝肾功能、免疫状态得分均要显著高于男性。
另外,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变量的单项分析中发现,不同性别体检人群在8个变量得分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BMI、血压、空腹血糖、血尿酸这4个指标上,女性体检人群的得分高于男性。在高密度脂蛋白指标上,三个年龄段男性体检人群的得分均高于女性;在甘油三酯指标上,30-59岁女性体检人群的得分高于男性,而60岁以上男性体检人群的得分则高于女性;在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两个指标上,30-44岁女性体检人群的得分高于男性,而45岁以上则表现为男性体检人群的得分高于女性。这些发现提示我们影响男女性人群的健康问题是不同的,而且随着年龄增长,相应的问题也会发生变化,在制定干预计划时要更有针对性。(记者 张月朦)
下一篇:1个多月婴儿4天不排便放屁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