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房颤是一种心律失常,也被称为心房颤动。它是指心脏的上腔静脉入口处的心房肌细胞出现电活动异常,导致心房快速而不规则地收缩。心脏房颤通常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增加心脏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中风和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心脏房颤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它通常与下列因素有关:
1. 高血压:高血压可导致心脏肥大和心脏结构改变,增加房颤的风险。
2. 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病等心脏疾病会增加患房颤的风险。
3. 心脏瓣膜病:瓣膜病变,特别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的病变,可能导致房颤。
4.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引起心率加快,增加房颤的风险。
5. 酗酒:过量饮酒会导致心脏肌肉损伤,增加房颤的风险。
6. 其他因素:年龄、家族史、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等也可能与房颤发生有关。
心脏房颤的症状包括心悸、心慌、气短、乏力、胸闷、头晕、晕厥等。诊断可以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Holter监测等进行。
治疗房颤的方法有药物治疗、电复律、消融术等。药物治疗可以控制心率和维持窦性心律。电复律是通过电击恢复正常心律。消融术是通过导管在心脏内部产生热能,破坏异常的电活动区域。
总的来说,心脏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可以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来控制心率和恢复正常心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