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河南发力县域富民产业!
2024年12月30日,河南召开全省县域富民产业发展推进会。本次推进会是河南省级层面首次专题部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标志着河南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的打法变了!
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河南有哪些新打法?
“摆上重要日程、重要位置”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壮大县域富民产业”。
日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明确提出“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强调要“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随后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积极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这一系列重要部署,指明了县域富民产业的发展方向,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具体到河南来说,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特殊的省情、农情,决定了加快县域富民产业发展对河南更为迫切、尤为紧要。
河南省副省长李酌表示,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保持农村大局稳定的重要抓手,要深刻认识发展县域富民产业的重要意义,把握机遇和挑战,认清重点和关键。
笔者认为,这三个重要抓手充分说明:加快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是河南做好这三个关键最底层的逻辑、最根本的一条,这次全省层面专题推进会,也标志着河南要把县域富民产业发展摆上重要日程、重要位置抓紧抓实。
“关键节点!”
所谓县域富民产业,既包括传统种养业,也就是一产,还包括涉农加工,也就是二产,还有与之相关的各类服务业,也就是三产;同时,还能延伸到非农二三产业,比如乡村的纺织服装、家居建筑、五金电子、手工业和乡村生活服务业等等。
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河南具有坚实的基础和优势,包括农业资源优势突出、区位交通优势明显、产业发展成效明显等等。但与此同时,河南要提升县域富民产业发展水平,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仍然面临不小的困难和挑战。
对比县域富民产业强省,笔者认为,河南还存在着几个关键差距:第一,主导产业不突出,部分县域还存在县无主导、乡无优势、村无特色等情况;第二,产业链条短,河南农产品精深加工仅占20%左右,配套服务业发展较慢,呈现二产与一产结构不协调,三产比重偏低的现象;第三,知名品牌少。
因此,河南县域富民产业发展进入到了徘徊期、平台期,也到了必须做大总量、做优质量,抢抓机遇,抢占先机,实现转型突破的关键节点。
三个融合、五种模式!
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河南做好了什么?
近年来,河南以富民强村兴镇为目标,以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充分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加快农业农村资源开发和富民产业发展,培育一批镇 (乡)级乡村振兴产业园,村级共富产业园,形成具有河南特色的乡村富民产业体系。
目前,河南已经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壮大县域特色产业的河南新路,用关键词总结就是:三个融合、五种模式。
三个融合:在县域富民产业发展路径上,河南着力在农文旅深度融合、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县域城乡深度融合上下功夫。
农文旅深度融合,就是做好农业与文化、旅游、生态、互联网等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像济源市,近年来积极探索“体育+旅游+文化+乡村振兴”的多元融合模式,举办2024年中国公路自行车职业联赛、“村BA”等重大赛事和民俗活动,很好展示了乡村独特魅力。
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就是打破传统产业界限,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把农业变身为综合产业。比如正阳县,依托花生种植大县优势,大力发展花生特色产业,实现从一粒花生到全产业链的升级蝶变。
县域城乡深度融合,就是统筹好县域产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空间布局,既要让县乡村各展所长、充分发挥应有功能作用,又要加强衔接互补、切实提高县域富民产业发展的整体效应。
五种模式:特色资源开发模式、产业转移承接模式、龙头企业带动模式、传统文化赋能模式、生产生活服务型发展模式。
三个融合、五种模式,共同指向了河南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的总思路:
要坚持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科学分析当地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市场潜力等,选准真正契合实际、有优势的主导产业,科学布局规划乡村产业链,合理配置各类生产要素,培育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批产业强县、强镇、强村,通过建立有效的联农带农机制,把产业链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在县域、留给农民,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
下一步,河南抓什么?
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下一步,河南怎么抓?抓什么?
第一,突出产业化思维推动县域富民产业发展。
现在的乡村产业竞争已经不是单个企业和企业之间、产品之间的竞争,是产业链、产业生态的竞争,要产业化思维来谋划,通过全产业链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
笔者认为,这个新打法的关键在:产业链图谱和链长制+产业联盟。
这方面,河南省卢氏县堪称全省样板。
近年来,卢氏县立足好山好水好空气的自然好生态,聚焦发展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着力打造“百亿级食用菌产业集群”。特别是强化统筹,卢氏县成立了县委副书记担任链长的食用菌产业链专班,统筹推进招商引资、龙头培育、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等重大事项;研究制定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实施产业链“四图”作业。同时成立了香菇产业协会,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抱 团发展,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组织服务体系。
第二,突出龙头企业,特别是链主企业培育。
龙头企业是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推动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富民产业链群有没有竞争力,关键看头部企业强不强。
这方面,潢川、原阳,以及济源值得全省学习借鉴。
近年来,潢川县立足资源禀赋,深挖发展潜能,依托“鸭猪鳖虾、花粉面茶”等优势资源,坚持以 “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构建以优质稻米为主导,畜禽、水产、花木为特色,其他产业全面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链体系。
在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方面,潢川实践的关键就是做好了龙头企业培育工作,出台产业发展规划和集群发展意见,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骨干企业集中,培育涉农类上市及后备企业3家,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5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18家。同时,潢川引导龙头企业当 “链主”。
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动农业 “接二连三”,提供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
原阳方面,近年来,新乡市原阳县不断引进集聚各类食品加工产业发展要素,建成了河南首家集加工包装、质检冷链、交易采购、仓储物流、观光体验于一体的链条式餐饮食材加工中央厨房集聚区。目前,原阳县拥有九豫全、雨轩等知名预制菜企业40余家,2023年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
第三,突出县、乡、村三级农业产业园载体建设。
壮大县域富民产业,需要县、乡、村三级同步发力,既需要发挥好县域龙头作用,也发挥好乡镇枢纽作用,同时还要发挥好村级支点作用。
这方面,南阳市创新发展乡村振兴产业园、平顶山“带链园企”模式,以及商丘县乡村三级乡村富民产业体系等路径,值得借鉴。
——近年来,南阳市以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为抓手,立足乡村资源,建园兴业、集聚成势,打造乡村富民产业 “新高地”。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乡村振兴产业园143个,园区面积5万亩,入驻企业820家,完成投资144亿元。
——近年来,平顶山市把产业振兴放在乡村振兴的首位,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琢磨透、做精彩 “土特产”这篇文章,实施 “带链园企(即龙头企业-产业园-产业链-产业带)”一体推进工程,推动富民产业发展。
——目前,商丘市乡村富民产业已初步形成县级有主导产业工业园、镇 (乡)级有乡村振兴产业园、村级有共富产业园的乡村富民产业体系。如各县 (市、区)层级涌现出永城面业、睢县鞋业等产业园;中心镇 (乡)层级涌现出永城高庄镇优质小麦、夏邑郭店镇蛋鸭等乡村振兴产业园。
第四,突出设施农业发展。
河南加快建设农业强省过程中,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是其中关键之一,而在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中,突出设施农业发展,特别是突出推动设施农业全链条发展就成了关键所在。
这方面,周口市淮阳区西红柿现代农业产业园堪称样板。
淮阳区西红柿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休闲体验为活力,农旅为抓手,谋划打造集科技创新、数字农业、研学培训、农耕体验、文化传承、农业商贸等八大功能深度融合发展的产业品牌。2023年以来,全区投资1.45亿元,在5个乡镇新建西红柿产业园5个,解决就业岗位3000个以上。
在推动设施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方面,淮阳区以西红柿产业为基础,通过产业链条延伸、模式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目前,西红柿产业融合示范园已成功创建河南省现代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园。
第五,突出联农带农益农机制。
说一千道一万,农民增收是关键。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根本上就是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这就需要突出联农带农益农机制。
这方面,济源市蔬菜种业很有代表性。
济源蔬菜种业联农带农益农的关键在于:经营主体带动乡村富民产业发展。
绿茵种业始终以 “发展民族种业、助力乡村振兴”为己任,构建以白菜、甘蓝、萝卜等十字花科,洋葱、大葱、韭菜等百合科,丝瓜、苦瓜等葫芦科为主的三大良种繁育体系,年开展30余类、600多个品种的蔬菜种子生产,辐射带动周边乡镇、村发展蔬菜制种面积达到5.9万亩,建成河南省最大的蔬菜种子繁育基地。
在联农带农益农方面,绿茵种业着重突出健全和完善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全订单生产、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创新绩效管理制度,积极推行家庭农场规模发展,不断探索 “蔬菜制种+”“万元田”种植模式,亩均收入6000—1.5万元,是种植粮食收入的5—10倍。
第六,突出产业品牌打造。
品牌培育是乡村富民产业实现价值提升、产品溢价的重要手段。
这方面,本次推进会举办地永城是全省典型。
永城是国家粮食主产区的核心区、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近年来,永城市以 “农头工尾” “粮头食尾”为抓手,全力做好 “土特产”增值文章,积极延伸拓展从 “田间”到 “餐桌”的全产业链,有力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预计,2024年全市 GDP突破8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万元、增速6.7%。
而永城市壮大乡村富民产业的关键,正是培育做强品牌,延长 “产”的链条。
这方面,永城将现代食品作为主导产业统筹谋划推进,依托7平方公里的食品产业园,着力培育 “小麦—面粉—主食、休闲食品”“粮食—白酒、饮品”“饲料—畜禽养殖—肉类加工”三个链条,向精深加工发力,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目前,培育出年产值10亿元的华冠面粉、皇沟酒业、正源食品等规模以上面粉食品企业83家,其中有30多家 “中国知名品牌” “河南省著名商标”,共可实现产值200亿元,带动就近就业6.8万余人,人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
作者:乡村振兴传播大使、中原农谷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杨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