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今年一季度,本市将继续推动160项市、区重点工程开工建设。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1月9日介绍,这160项市、区重点工程涵盖高精尖产业、基础设施、民生改善、城市更新等领域和全市各区,既着眼当前、又布局未来,投资量大、关联度高、带动性强,是锻造长板、补齐短板的有效手段,将有力提振信心、稳定预期。
今年建设300项市级重点工程
京城西北,京张铁路遗址公园沿铁路而建。2023年6月,列入当年市重点工程计划的公园一期工程建成开放;如今,这座公园的二期工程也已列入今年的计划。
规划显示,二期将新建长约12公里的骑行道、慢跑道、步行道,发掘并恢复长约2公里的老京张铁路正线,恢复四道口段铁路旧址和大钟寺铁路桥,增加全龄友好社区功能活动场地、服务市民的驿站以及多处体育设施场地。
近年来,本市在重大项目推进工作中形成了“3个100”市重点工程品牌,即每年集中推进100个重大科技创新及现代化产业项目、100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100个重大民生改善项目。300个项目每年支撑全市投资三成以上。
据悉,今年“3个100”市重点工程拟于近期正式发布,300个项目包括120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和180个续建项目。“今年‘3个100’市重点工程项目安排有效衔接‘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编制,精心筛选一批切实服务国家大局、引领新时代首都发展、回应人民关切的重大投资项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与往年相比,今年重点工程计划中的项目安排也有一些新特点:加快培育新动能,推动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新增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项目;加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坚持交通、电力先行,提高城市韧性和运行效率,深化“大城市病”治理,新增一批轨道交通、高速公路、能源保障等领域项目;结合新的人口特征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新增一批高校、医疗等领域项目。
两条地铁新线年内开工
岁末年初,正是交通基础设施建成和开工的关键时刻。2024年底,规划60多年的地铁3号线一期终于建成通车,填补了东坝等地区的轨道交通空白;同期开通的地铁12号线被称为“地下北三环”,织补京城北部的地铁线网。
今年,一批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已经列入市级重点工程计划,其中就包括开工建设R4线一期北段,19号线二期北延及北延支线。
其中,R4线一期北段是一条地铁快线,全长约21.3公里,自北向南分别为燕京桥站、临河站、中德产业园站、3号航站楼站、管庄路西口站。按照规划,在管庄路西口站可与3号线衔接;在3号航站楼站可与首都机场线换乘,预计2029年底建成。19号线二期北延及北延支线部分全长约24.2公里,共设8座车站,其中5站可换乘,计划于2025年底开工,2029年底建成。
今年本市还将开工建设京密路三期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点建设城市快速路、高速路,织密城市路网,因地制宜挖潜一批停车位。“今年本市整体在交通基础设施上的投资建设强度会高于去年。”相关负责人说。
优质教育资源落地保障民生
算上300项市级重点工程和各区的区级重点工程,近两年每年北京都推动640项市、区重点工程开工建设,也就是每季度开工建设160项。今年依然会遵照惯例,160项市、区重点工程将在一季度陆续开工。
京西衙门口,一座包含42个班的完全中学即将开建。作为衙门口棚改的重要配套设施,衙门口配套中学一共可提供近1800个学位,其中初中24个班、960个学位,高中18个班、810个学位,建成后将由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承办。
“2027年9月,这所中学建成后,可以辐射带动区域教育品质提升。”石景山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衙门口配套中学已列入今年一季度开工的160项市、区重点工程计划中。
今年全市投资除了更加突出民生保障、持续完善均衡可及的公共服务体系,还会更加突出改革创新、不断健全有效投资内生增长机制,更加突出协同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更加突出产业升级、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相关负责人说,各区、各部门也将加大协调服务力度,有力有序推动重大项目应开尽开、达产达效。(记者 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