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鼓催征春潮涌,千帆竞发势如虹。入春以来,宁夏银川市农业农村系统扎实开展“春比开工”活动,一季度计划开工项目113个,总投资82.2亿元,其中包括宁夏粤银水产三文鱼养殖等36个续建项目,以及兴庆区通贵乡黄河大闸蟹生态养殖等77个新建项目。从智慧农田到生态养殖,从尖端滴灌到冷链中枢,银川正以“开局抢跑、全程冲刺”之势,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扛起首府担当,继续发挥主观能动性,走出去,请进来,促招商,抓项目,全力打好“开局仗”,努力奋斗“全年红”。
走进银川市兴庆区掌政镇,这里的鱼菜共生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已开工建设。项目以设施温室循环水养殖和鱼菜共生作为核心,重点发展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等水产名特优新品种。宁夏党委常委、银川市委书记赵旭辉与企业负责人、农技专家深入交流,详细了解项目相关情况,指出要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借智解难、助企发展,推动项目快建设、快投产、快见效。鸣翠湿地微度假生态文旅项目通过实施水上娱乐互动体验空间创新升级改造,打造集自然体验、亲子游玩、科普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新体验。赵旭辉指出,要打造新业态、搭建新场景、推出新玩法,不断提升消费品质,聚客引流,助力银川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
在贺兰县立岗镇通伏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8台挖掘机同步作业,8600亩土地正被赋予“智慧基因”。“蓄水池与田间管网已全线贯通,现在每块田都装上了‘水利神经’。”项目技术员指着物联网控制终端介绍,4月底投用后,节水节肥、增产增效的“数字密码”将让这片土地焕发新生。30公里外的兴庆区通贵乡,黄河大闸蟹生态养殖基地雏形初现,工人们正在调试循环水养殖系统。“我们构建‘蟹稻共生’生态链,未来这里将年产32万公斤‘金钳将军’,带动万亩养殖带,让黄河馈赠成为富民‘金钥匙’。”项目负责人话语铿锵。
“今年年初,我们增加了4条柔性生产线,一年可生产15亿米薄壁滴灌管,这个长度可绕地球37.4圈!”初春时节,银川大地偶尔还是会寒风凛冽,但银川的一农业科技公司的智慧化工厂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该公司总经理蔡志雄告诉记者,新产线的投入将为企业增加50%以上产能,去年,公司产值已经达到1.98亿元,今年总产值预计能实现3亿元。作为滴灌技术的“发明者”和“头部企业”,2016年耐特菲姆将中国唯一的加工中心放在了银川,如今,银川公司的业务不仅遍及全球130个国家和地区,也全方位助力银川乃至西北地区农业综合管理水平跑出“加速度”,为粮食稳产增收保驾护航。
眼下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产区进入春灌关键期,产区酒庄通过智能化改造提升灌溉效率,基地内5套水肥一体化系统与73套远程压力表、18套土壤墒情传感器联动,工作人员通过手机即可操控5100亩葡萄园的滴灌系统,10分钟内完成精准灌溉。春灌期间每亩需精准供水45立方米,全年滴灌用水量仅260立方米/亩,产量达450斤/亩,较传统方式大幅降低人工成本。酒庄采用耐特菲姆压力补偿式滴头技术,通过压敏元件动态调节出水孔大小,确保坡地葡萄园长距离管道出水均匀。该技术已应用于葡萄、枸杞等经济作物,年产能覆盖超250万亩农田,实现节水增效与品质提升的双重目标。
据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银川市持续引领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提前布局,共谋划涉农项目264个,计划总投资192亿元,剑指“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纵深。在设施农业方面,将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农业设施设备的推广应用。目前,兴庆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50余个智慧赋能产业项目已陆续完成立项,将于3月底前开工。银川正以“三个专项行动”为舵,以“十步先手棋”为桨,在春天播撒“开门红”的火种,为全年高质量发展蓄满澎湃动能。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国凤 实习生 何杉
下一篇:霉菌性龟头发炎都有什么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