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是湖州师范学院的校庆日,回到阔别44年的校园,首届中文系老校友看到一头头色彩鲜艳的“狮子”踩着音乐鼓点,也跟着兴奋起来。翻、滚、腾、跃……矫健洒脱,高超的舞狮技艺将传统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脱下狮披,发现竟全是外国留学生。看到这一幕,大伙惊叹不已。
一问才知,舞狮团的教练竟是来自韩国的“洋教头”,连续13年利用课余时间,对来自47个国家316名留学生倾囊相授,在大学校园演绎中国舞狮传奇。他叫崔秉珍,每周二和周四晚间,都会在校体育馆三楼的训练馆,向学生传授训练舞狮技巧。
中国舞狮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于一体的传统体育项目。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地域的舞狮在艺术造型与表演形式上各有不同,大体可分南狮与北狮两大流派。崔秉珍从小就在韩国学习传统武术,于2002年赴上海体育学院深造,后又在该校攻读传统体育学博士学位,2010年来到浙江湖州,入职湖州师范学院,成为一名武术老师。
在读博期间,上海体育学院成立舞狮艺术团。看到同学们把南狮的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种形态展现得惟妙惟肖,崔秉珍如痴如醉,很快加入其中,从此与南狮结下不解之缘。2012年,湖州师范学院筹建舞狮团,准备参加全国高校之间的友谊赛,崔秉珍自告奋勇当起了教练。就在4月18日浙江举行的2025年外国留学生中华才艺展演中,他的一批“洋弟子”用单人舞狮的出色表演赢得好评如潮。
湖州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现有47个国家的350名外国留学生,在这个舞狮团,每年新学期,一批老同学毕业离团,又有一批新力量加入,13年来从未间断。每当进入舞狮排练时间,偌大的训练馆内,连过道、门口、走廊都挤满了人,同学们纷纷举起相机、手机,将镜头对准训练馆中央。
“喜欢就是最好的理由,兴趣就是最好的动力。舞狮既要有武术功底,又是艺术的呈现,我就搭建一座桥梁,让人们看到中国民间传统表演艺术有多美,让更多外国人学习舞狮。”崔秉珍娓娓道来。别看狮舞轻盈灵敏,真想舞好,需要长年累月的练习,尤其对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语言和不同功底的洋学生传授舞狮艺术,更乃绝非易事。
这就需要极大耐心。有的学生对动作名词悟不透,崔秉珍就用口语、手语同时进行,然后亲身示范。往往一名洋学生学会一个标准动作,没有上百次讲解和示范很难达到要求。两个半小时的训练后,他几乎讲得口干舌燥,陪练得汗流浃背,连在场充当翻译的同学嘴上都起了泡,每周都要轮换,但崔秉珍乐此不疲。
来自俄罗斯的沙河是人文学院国际教育系的大四学生,每次训练雷打不动必来,如今已是有名的“狮头”以及各场大赛的主角。系上腰带,顶着狮头披着狮被,飒爽英姿的沙河,在狮尾队员的配合下,一连串的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高难度动作非常娴熟,“眨眼”“舔身”“抖毛”“吐球”,憨态可掬,栩栩如生。
每次沙河上场训练,家中一片欢腾。妈妈、奶奶还有阿姨,看得如醉如痴,笑得前倾后仰。特别是阿姨的儿子每当看到沙河高难度动作后,呼声不断。每次放假回家,沙河就像明星一样,接她的人一大群,家乡以她为荣。
来自喀麦隆的朱贝儿则是今年进入舞狮团的,尽管有七小时时差,每次训练时,家人都会盯着看直播视频,鼓劲加油的暖心话常让他开心不已。还有19岁的杰米,来自阿塞拜疆,身材魁梧,反应灵敏,面对赞誉,同样倍感自豪:“我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受到过如此的关注,我要探索中国舞狮的奥秘,‘圈粉’更多人……”
“洋教头”舞狮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着实书写出了一个狮艺传奇。谈及初心和目标,崔秉珍感慨道:“我想既要教出‘高徒’,也要教出‘师父’,在留学生心中埋下一颗种子,让中国舞狮在世界更多国家传承中,焕发更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陈毛应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
上一篇:今年一季度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下一篇:让“希望的田野”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