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城乡融合探索的先行者,浙江嘉兴市如何以“千万工程”为牵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从而缩小城乡、地区和收入之间的“三大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先行示范?记者了解到,近期,该市从“六改六融”入手,通过22项具体任务,以及5张清单的形式吹响冲锋号,打造新时代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典范。
据介绍,“六改六融”具体为:以市域空间治理改革为牵引,在城乡规划融合上构建新格局;以产业协同集成改革为牵引,在城乡产业融合上塑造新优势;以要素市场化改革为牵引,在城乡要素融合上迈上新台阶;以人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供给改革为牵引,在城乡公共服务融合上实现新提升;以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为牵引,在城乡生态融合上取得新成效;以韧性治理新模式改革为牵引,在城乡社会治理融合上探索新路径。
早在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指出“嘉兴完全有条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典范”。20多年来,嘉兴始终牢记嘱托、久久为功,初步走出了一条“左手繁华都市、右手和美乡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近年来,该市还将“高水平城乡融合”列为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的“四大关键支撑”之一。
为了深化“六改六融”缩小“三大差距”,接下来,嘉兴将从持续提升主城区首位度、提升县城承载能力、擦亮特色城镇品牌、推进重点村片区组团发展、统筹推进主体和平台提能升级、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加快推进“土特产富”全链发展等22项具体工作入手。为确保这些任务落地,嘉兴专门制定了重点指标、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标志性成果5张清单。
细看清单,可谓细致入微。以重点指标清单为例,围绕综合实力和城乡规划、城乡产业、要素配置、民生服务、生态环境、基层治理6个融合领域,设置了35项重点指标。如,到2025年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800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4.7%,和美乡村覆盖率达到70%以上等。
围绕“兴村”目标,嘉兴正编制全域片区组团发展实施方案,推动片区内村党组织通过以强带弱、以大带小等方式,探索跨县域、跨镇域片区组团路径,促进重点村交通、产业、服务等要素向片区内延伸覆盖,推动片区整体能级提升。今年,全市共规划建设20个片区组团,谋划打造一批典型。
此外,瞄准强城、兴村、融合三条赛道,嘉兴还将以高质量项目牵引高质量发展,梳理出重大项目20个,总投资达343.5亿元,年度投资52.9亿元。根据计划,今年,全市有望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2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达到八成,农民收入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作者:方步远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