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方式新变革 医疗与养老深度融合 解决后顾之忧 不为观光为康养 京津老人旅居北戴河
近年来,老年人开始追求更新颖时尚的“候鸟式”养老,旅居养老应运而生。河北秦皇岛北戴河区作为康养胜地,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异地老人到此旅居养老。2024年,北戴河迎来康养人群67.8万人次,其中京津老人占比近五分之一。
为助力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河北相继出台环京津养老服务发展扶持政策。为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北戴河区人民政府已与北京、天津多个城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对到这里养老的京津老人在交通、床位、旅游等方面给予补贴、优惠。
“候鸟式”养老
京津老人赴北戴河康养旅居
2025年春节刚过去不久,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平安秦康颐养中心的会议室里,院长付云鹏在开年动员大会上与大家分享:“咱们入住的老人从30名激增至上百名,还通过了四星级养老机构的评审,顺利完成了医院审批,开启了医疗与养老深度融合的新篇章。”
这家颐养中心从2021年立项筹建到运营,付云鹏一直都在。2023年12月,中心入住的老人只有12人,而如今已有122位老人入住,其中北京籍老人20人、天津籍老人2人。“从天津来的两位老人已经90多岁了,从2023年就入住了,算是我们第一批入住的老人。”
为吸引更多京津老人来北戴河养老,从2023年开始,北戴河区就组织辖区内的康养企业到北京、天津多个县区、街道做旅居养老推介。入住平安秦康颐养中心的75岁北京退休职工冯小平就是在一场推介会上认识了付云鹏,并了解到北戴河拥有海洋、森林、湿地三大生态系统,沙软潮平,空气质量常年保持一级,非常适合老年人居住。
此前,冯小平开车考察了十多家养老院,都不太满意。但要来300公里外的北戴河养老,一开始他也有些顾虑,一来距离远,二是对当地不熟悉,家属也不放心。经走访调研,付云鹏发现,和冯小平有相同顾虑的老人不在少数,于是,他将这一情况反馈给北戴河区民政部门。
经当地民政局协调,北戴河火车站为来此旅居养老的老人开通了绿色通道——家属只需要把老人送到车站,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就可以到站台接送老人,实现无缝衔接。如今,服务再次升级,包括平安秦康颐养中心在内的不少康养机构直接到家中接送老人。入住后,老人们不管回家、去医院还是想去哪里,都有专车随时接送。
“人家说可以去火车站接,也可以来家里接,但我是家里人送过来的。”冯小平从去年3月入住中心,发现环境和空气质量非常好,“现在这里都快住满了。”
应急管理部北戴河康复院也吸引了不少老人从异地来此康养,包括京津老人。北京的毕阿姨第一次来北戴河康复院,她发现这里环境优美、设备先进,医护人员有耐心还热情,她想把这里作为今后康复医养的首选之地。
来自吉林长春的马阿姨则是一次来秦皇岛在老虎石公园游玩时发现了北戴河康复院,因长期存在颈椎问题决定入住康复科治疗。
得益于河北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相继出台土地、财政、金融等7方面62条环京津养老服务发展扶持政策,累计投入3亿元支持环京39个养老综合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建设,为到河北养老的老年人提供了更多选择。这两年来北戴河养老的京津老人多起来了。
据悉,2024年,户籍人口不足10万的北戴河迎来康养人群67.8万人次,其中京津老人占比近五分之一。
提升保障能力
京津冀三地医保已经打通
北戴河的康养机构为何能吸引京津老人?付云鹏认为,这得益于几方面的优势,“首先是优质的服务,其次是物美价廉,再有就是北戴河先天的环境优势,以及医养结合的模式。”
北戴河康复院的核心优势也是医养结合。“我们2021年7月就成立康复医学科,承接全国医保、工伤康复患者,2024年获批为二级康复医疗机构。”采访中,康复院工作人员介绍,康复院正对着老虎石公园,整体呈现园林式景观风貌,为患者康复提供了舒适宜人的环境。同时,康复院可提供优质康复医疗服务。“不少人过来治病康养就当是玩了。现在京津冀三地养老服务更趋协同,医保‘一卡通’政策让京津老人在我们这里康复医养也能享受和居住地同样的优惠。很多京津老人会特意在夏天过来康养,去年到现在,来体验三天两晚康养旅居的就有100多位。”
医疗服务是很多京津老人异地养老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对此,去年4月,河北印发《河北省支持康养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简称《措施》)时已回应了老人们的关切,以覆盖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综合配套支撑等方面的20条举措,推动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有了《措施》的助力,越来越多的大型康养机构将与京津三甲医院合作,建设紧密型医共体;与当地三甲医院、县医院和中医院合作,推进医养有机结合。
在此背景下,平安秦康颐养中心的一级中西医结合医院不仅顺利通过审批,还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北戴河人民医院签订了医联体协议,建立绿色通道,为京津冀的老人提供良好的医疗保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目前,该中心有50余名员工,包括医疗人员、护工、健康照护师、营养师等,可全时段满足老人们的生活照护需求。“我们的一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即将开业,拥有CT、DR、彩超等大型医疗设备,内设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康复科等。中医特色服务项目融中医、理疗、心理疏导等于一体,更能满足长者不同的医疗服务需求。”付云鹏说。
北京80岁的退休职工张奶奶和86岁的老伴就是被该中心的医疗保障吸引来的。去年夏天,她和老伴来到这里旅居,去年12月,原来住的养老院到期后,他们便住进了平安秦康颐养中心。
张奶奶说,她患有糖尿病,原来住的养老院没有医疗条件,她最关心的就是看病问题。“这里(北戴河)医疗资源不错,加上京津冀三地医保已经打通,就医很方便。我生病院长都亲自带我去看病、开药,真的让我很感动。我两次住院,院长带着我老伴一起来看我,于是我们就踏实住下了。”
在这里,有康复需求的老人能得到治疗,老人常见的基础病、慢性病能得到很好的疗养,失能老人也能得到很好的护理。中心“00后”康复师郑健楠是北戴河本地人,从中心开业就在此工作,目前主要做的是偏瘫老人的康复治疗。“像脑水肿的病人在言语方面会有些问题,我们也会带他们进行言语训练,教他们如何发音,给他们做理疗。”
郑健楠治疗过的一位天津老人因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导致下肢僵硬,无法正常走路,经过一个半月的康复治疗,老人走路终于没问题了。“看到老人开心,我的工作就是值得的。”
“五天试行计划”
让老人先体验再决定
随着入住的老人越来越多,有长期居住的,有短期旅居的,有康养的,需求日趋多元化,付云鹏的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原来认为只要给老人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就算做好养老了,但其实给予老人丰富的精神生活也至关重要。”为此,中心开展了舞蹈、绘画、八段锦、女红、非洲鼓等一系列课程,还专为老人们开辟了一片种植区。
冯小平原来在家比较“闷”,不喜欢参加活动,入住中心后,他每天早起都出门遛弯,还积极参加健身和文娱活动。“每天早上8点半准时练八段锦,结束之后可以做手工活儿或排练节目。之前我没跳过舞,来这里学会了跳舞,平时还给中心的失能老人表演节目呢!”中心一线照护人员崔曦予笑称,冯小平还会帮着组织活动,已经是工作人员的“助手”了。
生活丰富了,心情好了,冯小平的身体状况也好转了。他还记得刚入住中心时,血糖高到20mmol/L,“这里的医生给我制定了用药、饮食方案,现在我的血糖降到了5-7mmol/L,恢复正常了,血压也不高了。”
家人般的贴心服务几乎贯穿老人们每个生活环节。中心副院长李剑梅介绍,为均衡营养、丰富口味,食堂每周都更换食谱,由营养师进行搭配。“我们还在食堂的座位上贴了老人们的专属姓名贴,根据身体健康状况给他们安排座位,身体好的可以多往里面走一走,腿脚不便的就安排离入口近一些。”
为了让老人们在中心有“家”的感觉,每逢节日,中心也会营造节日氛围并开展节日活动。春节会贴春联、包饺子,组织老人一起跨年,端午节则会组织大家包粽子。李剑梅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做这些就是希望让老人们感受到被重视,把这里当成自己家。此外,中心每月都会给当月生日的老人过集体生日。“上个月给一位老人过91岁生日,他都激动哭了,看他哭我也跟着掉眼泪。”
李剑梅说,有些老人到异地养老会有各种不适应和不习惯,尤其是失能老人。为此,中心特别为他们定制了“五天试行计划”,可以先体验再决定是否入住。为了增加老人的安全感,他们还在每位老人的床头贴了中心办公室、后勤部门及副院长、院长等有关工作人员的联系电话,“这样老人们有事可以随时联系到我们。”
·内存·
京津冀养老服务更趋协同 从“一季避暑”到“四季康养”
近年来,秦皇岛北戴河区着力打造京畿海岸、康养胜地的城市名片,制定完善了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获批国家级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
在秦皇岛,不少党政机关培训疗养机构借助改革契机,经过整体全面适老化改造,转型为康养机构。整个北戴河区有112家培疗机构涉及改革,其中76家转型进入康养产业,目前已有50家投入运营,可提供各种护理房型6700间,床位14000余张。此外,北戴河住建部门也加大力度提升基础设施,例如,为康养机构进行市政供暖改造,实现从“一季避暑”到“四季康养”。
同时,为推动京冀两地养老服务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北戴河区与京津民政部门搭建了合作平台,目前已与北京西城区、东城区、朝阳区、海淀区、石景山区、丰台区、通州区、门头沟区,天津南开区、宝坻区、东丽区、武清区、津南区民政局签订养老领域战略合作协议。
以北京西城为例,2024年1月,北戴河区政府与西城区民政局、中国健康养老集团签订养老领域三方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围绕打造康养示范基地的目标,共同打造京津冀一体化北戴河养老服务基地。中国健康养老集团还将结合在北戴河地区康养项目的特色,为西城老人打造旅游康养度假基地、疗养康养度假社区、医养结合养老基地等,以满足老人们的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
战略合作协议还提到,对于赴北戴河区经民政部门备案的养老机构满三个月的西城区户籍老人,每人每月补贴600元。此外,老人们还能享受异地康养交通补贴和旅游优惠。而接收西城区户籍老人的养老机构也可按规定获得每床每月100元、600元或700元不等的运营补贴。
北戴河区民政局局长杨世滨介绍,下一步将深度落实好同北京、天津签订的异地康养战略合作协议,准备在旅游、交通、床位等方面推出更多优惠政策。
此外,北戴河区还邀请京津养老服务企业走进北戴河考察养老项目、康养项目和旅居养老资源,并与区内康养企业对接、洽谈合作,协同推动京冀两地康养旅居市场发展。通过这些京津康养企业,一批又一批的京津老人走进北戴河区体验康养旅居。2024年,已有12批次600余位北京老人到北戴河体验康养服务。
2025年初以来,北戴河区民政局持续对接京津养老服务企业,为辖区多家康养机构吸引数百位京津老人过来旅居康养。北京一家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刘士杰告诉北青报记者,北京很多老人去北戴河主要以旅居、康养和度假为主,该机构自2023年10月成立以来,共服务来北戴河旅居、养老的京津老人约3000人。
北戴河区民政局表示,当地将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同步开展,“短期体验”与“长期养老”同步推进,不断提升康养机构入住率。(记者 戴幼卿 实习生 武昱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