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8月1日电(记者岳文婷)“请大家,五指并拢,手肘打开”“做讲解,要深刻理解讲解内容”……夏日时节,在河北省邢台市西部太行山深处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展厅里,讲解员正在给小小讲解员培训。
“这些小小讲解员是陈列馆近期招募的小学三到六年级学生,培训结束后,他们将在接待研学团队的实践中得到更多锻炼,用所学服务游客、服务老区。”陈列馆讲解员柴子迪说。
1940年11月至1943年春,抗大总校移驻邢台浆水镇,在此正规化办学两年零三个月,指导全国14所分校改进工作,先后培养了20余万名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1999年,这里建立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
7月27日,河北省柏乡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生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前学习(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陈雷摄)
“近年来,我们依托抗大陈列馆和周边抗大旧址群这些珍贵红色资源,发起‘太行山上思政课’系列红色研学活动,除了小小讲解员活动外,还吸引青少年走进旧址村,开展抗大小长征、旧址村里思政课等活动。”抗大陈列馆馆长杨树介绍。
今年暑假以来,“太行山上思政课”系列红色研学活动如火如荼。河北省柏乡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师生们参观完陈列馆后,徒步走进抗大旧址寨上村,在革命先辈曾经居住的房屋里,感受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
“同学们,村庄后面这座山名叫大寨山。1942年5月,为掩护抗大学员的转移,老百姓被日寇逼到了大寨山上,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大家舍生取义,即使被推下山崖也没有说出抗大学员的下落。”讲解员娓娓道来,同学们凝望着山峰,安静聆听。
前来参加研学的王亚婷说:“革命先辈们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都能坚持学习、战斗,我很受触动。如今有这么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7月27日,河北省柏乡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生在抗大旧址村邢台市信都区寨上村体验抬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陈雷摄)
为了感受当年的生活,同学们还体验了抬水、背柴等劳动实践。柏乡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党支部书记、校长梁利营说:“通过红色研学活动,让同学们亲身体会革命先辈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和勇于挑战、不畏艰险、勇于献身的大无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
杨树介绍,“太行山上思政课”系列红色研学活动立足身边的红色资源,注重沉浸式、体验式学习,让参观者感受历史与现实的对话,让革命熔炉的火焰代代相传。今年以来,已接待研学人员和游客超过40万人次。
上一篇:浙江:智慧监管加速杨梅出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