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武汉8月22日电 (记者周恬)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全民健身成为提升幸福感、增强凝聚力的重要途径。日前,湖北阳新网民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建言,呼吁将家乡建成更具活力的“健康之城”。收到留言后,阳新县文旅局进行专题研究给出了详细回复。
“我县体育设施数量不足、分布不均、老旧破损,部分群众参与健身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专业指导不足、组织化程度低制约了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针对这些现状,网民从4个方面提出建议:科学布局健身场地,按照人口密度和实际需求,布局健身场地,重点向老旧小区、农村地区倾斜,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丰富设施类型,因地制宜建设门球场、乒乓球台等多样化设施,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同时开放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运动健身场馆,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宣传推广,普及健身知识,举办特色赛事,评选“示范社区”“健身达人”等激发民众参与热情;健全服务体系,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扶持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发展,提升活动组织专业化水平。
湖北省阳新县文旅局回复截图
阳新县文旅局回复表示,截至2024年底,该县已建成1个200万元体育公园、5个100万元全民健身中心、24个20万元和美乡村健身广场,全县体育场地总面积250.30万平方米,人均2.48平方米,已初步形成中心县城“15分钟健身圈”。3.5亿元、260亩的县体育公园正在建设,将成为该县体育地标。阳新县年均争取省市项目200万元、利用体彩公益金150万元支持基层场馆,同时推进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馆对社会公众“应开尽开”。
在基础设施管理上,该县制定《阳新县全民健身管理办法》《阳新县全民健身器材发放方案》,明确乡镇(街道)属地管理责任,通过“县—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三级管理报送机制,确保器材定点捐赠,所赠及所需,以及破损器材及时发现、及时报送、及时维护。
宣传上,依托融媒体中心、“云上阳新”推送健身内容,打造龙舟公开赛、桨板赛、越野赛等品牌赛事,拓展“体育+”融合发展;推进体育社团规范管理,实施“模范协会”评审,深化体教融合,在多个学校建成摔跤、柔道项目训练基地。
服务方面,联合协会举办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开通线上申请渠道,2025年计划培训1000名,并组建“全民健身服务团”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定期召开体育组织会议,推动活动专业化。
近年来,湖北积极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全面发展,截至2024年底,全省已建成健身步道超2万公里,社会足球场超千片,“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截至目前,湖北人均体育场地达3.19平方米,位居中部地区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