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的车厘子、马来西亚的榴莲,搭乘‘空中丝路’,短时间内就能摆上国人餐桌。”9月2日,在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陈静介绍,“十四五”时期,河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重要论述,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推动河南从内陆腹地加快迈向开放前沿。
“空陆数海”四条丝路创新发展。河南省以习近平总书记“支持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等三次重要指示为指引,推动形成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航空货运网络,郑州机场年货运保障能力达110万吨,年货邮吞吐量突破80万吨。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加快建设,预计中欧(亚)班列累计开行1.7万列,网络覆盖欧亚40个国家140余座城市,商品种类涵盖服装、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等上万种。首创“网购保税1210”监管服务模式在全国复制推广,获批设立7个跨境电商综试区,贸易链接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让世界商品“一站到家”。常态化开行至青岛港、连云港等铁海联运班列,周口中心港、信阳淮滨港开通国内国际航线超过40条,让“豫货出海”“海货入豫”更加高效便捷。
开放平台支撑能力持续增强。郑州航空港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104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375.6亿元,年均增长10.4%,外贸进出口总值占全省半壁江山。河南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615项创新成果,25项在全国推广,跨境电商、多式联运等领域创新走在全国前列。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进出口额连续13年排名全国综合保税区前列,成为“小区带动大省的典范”。中国(郑州)重要国际邮件枢纽口岸正式开通,成为全国第四个重要国际邮件枢纽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空运进口整体通关时间全国领先。
经贸产业合作空间不断拓展。河南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稳定在8200亿元以上。跨国企业投资河南持续加码,外资投向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的比重稳步提升。外资企业每年创造超1万亿元的营业收入、全省近一半的进出口总值、35万个就业岗位。目前,落户河南的世界500强企业201家、中国500强企业186家。中豫航空集团在卢森堡发行河南省首只离岸人民币绿色债券,豫资控股集团完成首期5亿美元河南省首只境外可持续债券发行。超过600家河南企业走进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河南国际、郑煤机、洛阳钼业等一大批河南品牌走向世界。
对外人文交流日益密切。河南省成功举办两届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成为中欧互联互通的高层次交流平台。“华夏文明之源—河南文物珍宝展”和“小而美—卢森堡文物精品展”在豫卢两地相继成功展出,郑州至卢森堡客运航线成功开通,河南及周边民众到欧洲“说走就走”。河南省友城数量稳居中部地区前列,“大禹学院”“仲景学院”“大河工坊”等已成为在海外具有影响力的办学品牌。河南在赞比亚等非洲国家援建的中国中医中心、妇幼健康中心等广受当地百姓赞誉。“少林功夫”“太极文化”“老家河南”等文旅品牌加速走向世界。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范亚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