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担心买的蔬菜有农残,今天听工作人员讲了怎么看检测报告、怎么选当季安全果蔬,心里踏实多了!”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赛罕区金河镇曙光村村民向现场工作人员咨询后说。
近日,2025年内蒙古食品安全宣传周农牧系统主题日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活动在曙光村举办。
农产品质量安全,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百姓餐桌,是老百姓每天睁开眼都要关心的事情。本次活动突出“筑牢安全底线,守护舌尖安全”主题,现场通过播放宣传视频、设立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手册、专业监管检测人员速测及电子承诺达标合格证开具演示等方式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限量标准、绿色生产技术,提高公众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素养。活动现场还推介了呼和浩特市各类绿色优质农畜产品,助力品牌打造,促进消费。另外各盟市的村镇一线,组织执法人员和农村牧区学法用法示范户以身边人身边事开展普法宣传,派出监管员、协管员,深入到农畜产品生产企业、农牧民身边开展现场指导培训。
今年以来,内蒙古农牧系统多措并举,加大监管检测力度,严厉打击农兽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不按规定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等违法行为。截至目前,已完成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定量检测3.16万批次,速测筛查11.3万批次,查办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30件,对违法犯罪行为形成有力震慑,同时通过各类科普宣传活动引导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形成食品安全全社会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据了解,近年来,内蒙古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向好,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现有农牧系统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104个,其中83个通过“双认证”;建设乡镇速测室617个,承诺达标合格证服务站点512个;建立起一支拥有20148名监管员、协管员的基层网格化管理队伍,全部涉农涉牧乡镇网格化管理100%达标;开展检测机构检测技术能力验证和检测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回头看”,有效提升基层监管检测能力。另外,内蒙古依托绿色、有机和名特优新为主的绿色优质农畜产品,培育出一批“质量高、品牌响、效益好”的绿色优质农畜产品。截至目前,内蒙古绿色食品认证企业累计820家、产品总数2247个;登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897个,位居全国首位。全区建设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5个,总面积达1721万亩;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企业45家。各类认证产品市场溢价增加20%左右。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