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是我国首个以群岛建制的地级市,拥有渔业船舶5300余艘,从事生产的渔民有6.3万人。渔民一旦因违法犯罪成为社区矫正对象之后,按照“非必要不出市县”的监管规定,他们将无法出海谋生,“不让登船出海就断了一家人的生活来源”是涉海涉渔矫正对象普遍面临的困境。然而,要让涉渔矫正对象登船出海,社区矫正单位就必须落实有效的监管举措,否则一旦他们离船或离开居住地,社区矫正的相关要求就成了一纸空文。
不让出海,社区矫正对象生活无着;允许出海,监管又面临考验,这两难之局如何破?舟山市检察机关、市司法行政机关通过创新监管监督机制,利用远程监管手段,解决了这一难题,实现了社区矫正与渔业生产“两不误”。
社矫对象:不让出海会断生计
54岁的吴某从20多岁起就在船上讨生活。在被判刑前,吴某自己有一条船,专门从事海上收购的业务。他从海上渔船上收渔获,然后拉到岸边批发给商贩,一年收入十几万元。2024年,他从非法捕捞犯罪团伙手中收购了一批渔获,因非法捕捞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宣告缓刑两年,成为社区矫正对象。
“我听说社区矫正对象不能出海,一下子慌了。我们下海人在岸上根本找不到合适的营生。”吴某说,他爱人没有固定收入,父母都已经七八十岁,也没有生活来源,儿子还在上初中,他要是不能出海挣钱,一家子的生活就会立刻陷入困境。
与吴某处境类似的社区矫正对象不在少数。据统计,涉海涉渔矫正对象占舟山市全市社矫对象人数三成以上,成为舟山市社会治理的潜在隐患。“涉海涉渔社会矫正对象中,非稳定就业人员占绝大多数,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员除了出海没有其他收入来源。这些人通常都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停工意味着整个家庭陷入经济困难。若无视这种现实问题,矫正对象迫于生计很有可能重新走上犯罪道路。”舟山市普陀区司法局副局长乐军说。
破局:制度保障和技术攻坚落实海上监管
对涉海涉渔矫正对象出海监管有哪些困难呢?
舟山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王彬介绍,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的工作环境跟陆上作业有很大区别,容易发生失管漏管的现象。在社区矫正机构看来,社区矫正对象在经常居住地进行矫正是最稳妥的方式,如果让社区矫正对象出海,无疑提高了监管难度。比如以往社区矫正机构通过矫正对象的手机定位即可监控矫正对象是否在监管区域内,但在海上手机会失去信号,对矫正对象的监管就产生了盲点。
为了让社区矫正对象实现转产再就业,当地相关部门曾出台多项帮扶政策。比如组织就业技能培训、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服务,并提供工作岗位300余个,有110名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实现再就业。但以上政策不能根本解决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的谋生难题,毕竟“靠海吃海”,如何在保障监管安全的同时让这些渔民能顺利出海就业的难题,最终还是摆在了舟山市人民检察院和市司法局的面前。
2021年7月,舟山市人民检察院、市司法局联合十部门会签出台《关于社区矫正对象监管监督的若干意见》,明确涉海涉渔社矫对象申请外出活动的审批标准以及检察监督和监管帮扶办法,后舟山市人民检察院、市司法局又配套制定《社区矫正对象涉海涉渔外出活动监管监督办法》,细化操作性规定,明确涉海涉渔社矫对象因正常生产、生活需要可申请经常性跨市、县活动,申请期限最长可达6个月,为涉海涉渔矫正对象出海提供了制度依据。
为了克服海上监管难题,舟山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市司法局,同海事、海洋与渔业等部门进行会商,最终在浙江省人民检察院、省司法厅的协调支持下,海事、海洋与渔业等部门同意将相关数据实施共享。舟山市司法局在全国首创“涉海涉渔社区矫正联合管控”应用平台,将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的相关数据接入其中。通过该平台,社区矫正机构可以实时了解矫正对象的船只位置等信息,有效落实海上监管。
现状:出海谋生和严格监管两不误
当下,吴某在一艘收购船上任大副职务,实现了出海工作愿望。“我手机上有个专门用来落实海上监管的App。我上船的时候,要通过这个App进行登船登记,这样我就和我上的那艘船绑定了。我下船的时候,也需要再次登录App进行下船登记,社区矫正机构就能知道我已经下船回到住所地。我在海上正常作业,不耽误监管。”吴某说。
在舟山市普陀区司法局,该局工作人员现场向记者展示了“涉海涉渔社区矫正联合管控”平台的应用场景。在一张大屏幕上展示着舟山附近海域,上面有星星点点的船舶标识。所有与社区矫正人员相关的船只都带着标识,这些船舶位置是依靠北斗卫星来确定的。
记者在采访时,普陀区司法局工作人员许先立正通过该系统与社区矫正人员老周进行视频谈话,这也是落实监管举措的一部分。老周在视频中表示,现在他正在船上工作,生活规律,收入也挺好。
舟山市司法局工作人员介绍,该数字应用平台实现外出审批一网办理。社矫对象可通过手机服务端申请出海作业、查看审批结果。针对海上作业的特殊性,舟山市还建立临时监护人制度,聘请涉海涉渔企业管理者、船员工会负责人、优秀船长等担任“临时监护人”,在出海期间监督帮扶社区矫正对象,协助落实每日报到、远程教育等监管工作。据统计,平台运行以来,已有240余人获准出海作业,实现零脱管、零漏管、零再犯罪目标。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