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青海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中心获悉,今年,祁连牦牛顺利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现场核验;曲玛日斑羊申报材料已通过函审,近期正在进行现场核验,全省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的地方品种数量有望突破30个。
近年来,青海全面落实种业振兴行动,锚定“摸清资源家底、挖掘优异资源、筑牢种业根基”核心目标,不断强化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完成了全省畜禽遗传资源的首次全面普查,编撰了《青海省畜禽遗传资源志》《青海省畜禽遗传资源图谱集》《青海省畜禽遗传资源状况报告》,制作了《青海省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与保护成效》专题片,23个地方品种和5个培育品种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进一步丰富了全省畜禽遗传资源宝库,夯实了种业振兴的资源基础。
在摸清全省畜禽遗传资源家底的基础上,修订发布了《青海省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并积极申报新增玉树牦牛、泽库羊、柴达木牛、海东鸡、青海毛驴5个国家级保护品种,目前全省共有9个品种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同时,针对八眉猪、海东鸡、贵德黑裘皮羊等12个地方品种建成国家保种场4个、省级保种场10个;初步建成了省级畜禽遗传资源库,保存畜禽遗传材料12.1万份,逐步建立了“原位保种与异地保护相结合,活体保种与遗传材料保存相结合”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
同时,中心切实发挥技术创新带头作用,不断强化畜禽种业科技支撑。先后成功采集保存河曲马、青海毛驴、海东鸡细管冻精3800剂,实现了全省马属动物、家禽精液采集冻存从无到有的突破;采集保存藏羊胚胎200枚,不仅填补了全省在羊胚胎制作上的空白,也进一步补充完善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连续两年探索开展了欧拉羊同期发情及人工授精试点研究,鲜精受孕率达66%,冻精受孕率达51%,填补了全省高海拔地区藏羊同期发情和细管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应用的空白,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撑和试点经验。
下一步,该中心将持续深化普查成果应用,加快后续新资源的鉴定申报进程,加强优异基因的深度挖掘与创新利用,不断为全省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夯实种业根基。
作者: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海玲 王婉晴
上一篇:绘就农耕文化“全图景” 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海南率先完成农业文化资源全域性系统普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