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冬初,一辆白色的“民生大篷车”正缓缓驶入浙江金华武义县柳城镇金湖源村。这辆被乡亲们亲切称为“大篷车”的服务专车,是一个集“理发店”“小诊所”“照相馆”“修理铺”于一身的多功能服务体。13年来,它穿梭于武义的山野之间,已然成为一道动人的“民生风景”。
这道流动的风景,对于武义这个典型的山区县而言,意义尤为特殊。“武义县47.4万常住人口中,有16.4万老幼妇孺主要集中在南部偏远山区。‘出行难’带来的‘办事难’‘看病难’‘购物难’等问题,曾是横亘在群众美好生活面前的一道鸿沟。”武义县交通运输局党委委员全旭东说。
为破解偏远山区群众的“急难愁盼”,武义县于2012年创新启动“民生大篷车”服务。该机制依托党建联建,统筹整合县民政局、医保局、农商银行等42家单位的资源,将政务、生活、医疗等服务“打包”送上门,以“零距离”的方式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以前出山办点事,来回就是一整天。现在‘大篷车’直接开到村里头,太方便了!”金湖源村村民叶水田说。
“刘大爷,家里还有没有什么不方便的,需要我们帮忙?”在金湖源村,志愿者高秋荷一边帮老人理发,一边收集问题需求。得知村里没有地方可以磨菜刀补衣服后,他认真记下,并承诺尽快解决。
为精准服务群众,武义县建立起一套常态化的走访机制,每年组织千余名党员干部与志愿者“进农家门、干农家活、聊农家事、暖农家心”,通过全覆盖走访采集需求,并将新需求及时纳入清单、协调解决。
这套机制有效驱动了“民生大篷车”的迭代升级。如今的2.0版本,不仅将服务扩展至11个民生领域的高频事项,更通过组建10支“专业帮帮团”,聚合了360余个社会组织和9000余名爱心人士,形成了一个“10+N”的开放式服务联盟。
服务好不好,群众说了算。泉东村党群服务中心内,“民生大篷车”泉溪镇服务队的各摊位前人头攒动。义诊区里,医护人员一边为村民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糖,一边针对老年常见病普及防治知识。“今天在家门口就能免费检查,医生讲得还清楚,比去医院方便多了!”刚测完血压的吴阿姨笑着称赞。
据武义县民政局局长高江洪介绍,武义“民生大篷车”运行13年来,已累计服务群众72万余人次,帮助困难群众13万余人次,解决问题1.2万多个。
“下一步,我们将推动‘民生大篷车’从‘常态化’向‘品牌化’深化,不仅让服务永远在路上,更要让幸福直抵民心,使这道流动的风景成为武义民生答卷上最温暖的注脚。”武义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何峰说。(记者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