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
2024年3月5日
我们迎来了春天的第三个节气
惊蛰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此时
天气大步回暖
万物生机盎然
一声春雷似报春的喇叭
惊醒蛰伏冬眠的动物
唤醒沉睡已久的春天
“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认为,惊蛰时节雷鸣惊醒了百虫。不过,我国各地春雷始鸣时间早晚各不相同,常年惊蛰节气期间,春雷的影响范围主要在南方地区,北方大部地区还未迎初雷,“惊蛰始雷”不适用于我国所有地区。
常年惊蛰期间,江南大部、云南大部、贵州南部、重庆中部、华南北部等地雷响频繁,平均雷暴日数在2天以上,湖南、江西的部分地区可超过3天;最符合“惊蛰始雷”的是长江流域,合肥、福州、广州、南京、杭州、上海等不少地方都在此时节迎来初雷。
而在北方大部地区,此时还鲜有雷鸣,二十四节气发源地黄河流域,雷声一般在3月末甚至更晚时才出现。
气象先生宋英杰在《二十四节气志》一书中也提到,实际上,雷的闹钟功能与布谷鸟的催耕功能一样,都是人们丰富的联想。真正唤醒冬眠动物的,不是有声的惊雷,而是无声的温度。
平时一提到雷电天气
总让人想到
来势汹汹、威震八方的样子
伴随而来的狂风大雨等“不速之客”
也常带来不小的麻烦
但是“春雷”大多却是“温柔”的
这是为什么呢?
春雷——雷暴家族的“温柔”成员
“春雷”大家都听过吧!是指发生在初春时节的雷电天气。但气象学上并没有“春雷”的定义,而是把所有的雷电现象都叫做雷暴。强雷暴一般会带来短时强降水、瞬时大风、冰雹和龙卷等极端天气。在这个“暴脾气”的雷暴家族中,春雷是怎样为农作物生长助一臂之力的?
为什么说春雷“温柔”
1
这是因为春季的雷暴强度相比于夏季等其他季节的雷暴要弱,伴随而来的降水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相对要小。
春雷与夏雷背景不同
1
夏雷是近地面或低空气团受热上升,与高空冷气团作用产生对流云,对流云再垂直向上发展,成为高大的塔状积雨云,云中强烈的电场使正负电荷发生碰撞从而产生雷电现象。这种情况往往会招来较强的降水,有时部分地区还会出现冰雹等极端天气。
春雷的天气系统不是从近地面生成,而是从高空层状云或其上才开始发展,所以强度要弱一些。
春雷与夏雷强度不同
1
夏季下垫面温度、湿度较高,与冷空气相互作用产生对流运动较强;春季天气刚刚开始回暖,大气温度偏低,下垫面增温、增湿不明显,对流活动相对较弱,带来的降水自然没有夏季那么强烈。
春雷常常出现在持续性阴雨天气时期,从地面可以看到乌云布满全天。由于云系发展不高,强度不大,还是以打雷闪电为主,很少带来冰雹、强降水,只在局部可能出现大雨,山区偶有小冰雹等。总体而言,春雷在降水上很少带来灾害。
俗语“春雷一声响,黄金千万两”,并不是说春雷有多么价值连城,而是说打春雷就一定预示着下春雨。
宋代《景德传灯录》卷一中有云:“春雨一滴滑如油。”因为立春之后气温回暖,在历经雨水和惊蛰两个节气之后,春耕时节也就来到了。
春雷助力农作物生长
1
春季的雷雨天气对农业生产、气候调节还是很有好处的。
首先,春雷往往伴随一定降水,而且这种降水相对比较“温婉”,尽管有时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但不具有什么“杀伤力”。渴了一个冬天的大地,此时正好“裂”开嘴,等待降水到来好一饱口福。
再有,春雷造成的闪电会带来强大的电流和高温,可使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化合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再经降水溶解为浓度不高的亚硝酸和硝酸落到地表,变成能被植物直接吸收的氮肥。这无疑是给大田作物打上了一针“强心剂”,所以有时候农民朋友会感觉雷雨过后庄稼似乎长得更好了。
此外,雷电还能制造出被称为空气“维生素”的负氧离子,负氧离子可以起到消毒杀菌、净化空气的作用,使得大气环境格外清新,令人心旷神怡。总的来说,春雷带来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的。
视频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中国天气、中国气象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