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就是把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需求的过程,而产品需求必须是一个符合本身产品定位的解决方案。那么,需求分析如何做呢?本文介绍了一种通用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需求分析本身是一个比较广的范围,细究起来涵盖的知识点也很多。很多时候比如面试被问起来,往往会说的不系统化或者混乱,所以这里尽量系统化的整理需求分析的方法论,若有不足之处还请指正。
首先我们明确概念:需要分析的需求,一般是指由用户/客户/同事/老板等提出的原始需求,我们这里统一称为用户需求(或原始需求)。然后经由产品经理等人员分析处理后输出的需求,我们这里叫做产品需求。
那么需求分析就是是把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需求的一个过程,产品需求必须是符合产品定位的解决方案,这是一个拆分+归纳的过程。然后产品设计是把产品需求转化为产品功能的过程。
而上面的两个过程中需要如用户分析、竞品分析、数据分析等辅助支持,需求分析和这些过程并不是互相孤立的。
我认为一般情况下B端C端产品的需求分析基础思路或方法论是共用的,下面的描述也默认是通用的,有差异的地方会单独说明。
一、基础:需求四要素
对于简单的需求分析,可以结合需求四要素进行,即:用户、目标、场景、任务。并基于四要素和KONA模型、ABC分析模型(帕累托分析法)等方法对需求进行划分和管理
对于复杂的需求分析,需要考虑的东西更多,思考的维度也许更全面,因此需要兼容性更强的框架。从结果来说,其实需求分析就是要回答这么几个问题:做什么,为什么要做,什么时候做,拆解如下:
讲到这里再延伸一下后面的产品设计,对应的问题就是:现状如何,怎么做,做成什么样。
下面将在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搭建需求分析的框架,并将需求四要素包含在其中,同时回答这些问题是有一定先后顺序的,但并不绝对,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1. 做什么:需求挖掘
1.1 需求动因挖掘
去发掘用户需求的底层驱动因素,多去思考用户/需求方为什么要这么做,了解用户/需求方的真实需求。因为来自用户的需求往往是用户个体的诉求,并不能完全代表用户群体的诉求,同时用户也没有站在产品整体的视角来考虑问题。所以用户需求属于:听用户的,但不要照着做(这常见于C端,但B端也偶尔存在)。这方面经典的就是福特汽车和马的故事。
这一步可以结合需求四要素、需求来源/背景来思考,四要素上面讲过就不再赘述。另有两个关键点:理解人性、场景化思考。
1.2 需求筛选
辨别需求是否伪需求,是否有可行性等,并初步评判需求的价值
可以从产品自身要素进行分析:
可以基于需求四要素进行分析:
先给出需求价值公式:需求价值=用户价值+商业价值。商业价值包含直接商业价值(如营收的增长、转化率的提高),间接商业价值(提升品牌口碑)。一般情况下用户价值、间接商业价值偏定性,直接商业价值偏定量。
2.1 定性
定性层面可以结合KONA模型、ABC分析模型(帕累托分析法)对需求进行划分。并进一步结合下面维度进行分析:
2.2 定量
可根据需求特性、历史产品数据、市场及竞品数据进行预估
2.3 B端产品
B端产品的价值是一个复杂的议题,上述方法大部分可以用到,但又基于B端产品特性,其用户基数、频次有时无法完全代表需求价值,因此还需采用更专业的方式进行分析,本文提供两个框架,具体的可以再另外展开讲
基于上一条产品价值、战略规划、需求的前置后置条件等综合判断
本文尽量采用通用方法论的角度对需求分析进行阐述,然而在实战中需要更多的辩证的看待问题。如C端产品的需求往往在需求挖掘之处就带有假设条件,因此需关注后续的需求验证、复盘。B端产品往往具有更多的确定性,会更关注需求价值的分析论证。
这里也引出一个观点,就是产品经理应该能辩证地去理解不同场景的差异性,深刻理解这个世界万物均是变化的道理,从而思考知道当前最重要的是什么。
本文由@你翔叔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上一篇:如何打造“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