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7月9日报道日本雅虎新闻网7月5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双座战斗机为何重新受到青睐?》,作者是竹内修,编译如下:
曾经因技术进步几乎被淘汰的双座战斗机,如今同样因技术的发展而重新受到关注,在各国的下一代战机计划中拥有了自己的位置。未来,双座战斗机将会扮演怎样的角色?
即使在今天,也有一些双座战斗机仍在服役,例如F/A-18F“超级大黄蜂”舰载战斗机。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役的双座战斗机大多用于转换机型时的训练。对于21世纪初服役的F-22“猛禽”隐形战斗机以及日本航空自卫队正在引进的F-35“闪电”Ⅱ型战斗机,即使是训练也可以在模拟器上进行,因此并未研发双座机型。
直到最近,人们还认为双座战斗机将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但随着被称为“协同作战飞机”(CCA)的无人机系统的出现,双座战斗机有可能再次流行。
美国空军正在推出F-15战斗机的最新版本——F-15EX“鹰”Ⅱ型战斗机。5月在日本千叶县幕张展览馆举行的防务展上,研发和生产F-15EX的波音公司举行了关于该战机的新闻发布会。
波音表示,F-15EX可以由一名飞行员操作,但在一架有人驾驶战斗机控制多架CCA的情况下,像F-15EX这样的双座战斗机更为合适。
此外,韩国航空宇宙产业公司(KAI)正在研发国产战斗机KF-21“猎鹰”,6架KF-21原型机中有两架是双座机型。
据KF-21项目负责人介绍,双座原型机主要用于训练主力飞行员和供国内外人士试驾,并未被赋予控制CCA的能力。
他还表示:“KAI和韩国空军正在研发一种作战概念,让KF-21控制多个CCA。如果这一概念投入实际应用,对于单座KF-21的飞行员来说,控制多个CCA将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因此很有可能推出以控制CCA为主要任务的双座量产机。”
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在2010年前后进行了名为“神经元”的无人驾驶战斗机系统的研发。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无人机系统被认为难以与有人驾驶飞机协同行动,因此提出了由操作员坐在“阵风”或“鹰狮”等双座战斗机后座操控一架“神经元”无人机的概念。
然而,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现在不仅认为无人机能够与有人机并肩飞行,还能依靠人工智能发动攻击。
随着无人机的普及,只有人类才能做出可能危及生命的攻击决策的“人机协同”概念正在逐渐确立。
对于一名有人驾驶战斗机飞行员来说,CCA做出攻击决策并非特别困难,但在“人机协同”的概念下,无人机越多,飞行员的负担就越重。因此,开发双座战斗机并配备一名操作员来控制无人机以减轻飞行员的负担不失为一个合理思路。(编译/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