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肉作为国人补充营养的来源之一,具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而作为淡水鱼中天花板级别的鳜鱼,更是从古至今都备受追捧。古人曾为其写下“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赞颂。但如今的鳜鱼似乎却遇到了很大的困境,野外也很少有人钓到了,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鳜鱼长得十分肥硕,肉质也格外鲜美,只要尝过一口鳜鱼肉的人,几乎没有不夸赞的。从古时权贵珍馐到今日百姓桌上必备的美食,鳜鱼的名声可谓是越来越旺。
从体型上看,鳜鱼硕大无比。从外形上看,鳜鱼也极有特点。青灰色的体色上,遍布不规则大小的斑纹,虽看似错落,却有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美感。
此外,鳜鱼的背鳍非常发达,坚硬的背鳍几乎蔓延了整个背部,这使得鳜鱼看起来就像披着铠甲的武士一般,气场全开。鳜鱼头部尖小而眼睛硕大,且身型十分紧致流畅,这使得鳜鱼的视野极好,游泳速度也是十分敏捷。
鳜鱼主要栖息在淡水水域中,通常分布在我国东部平原的河流上游,鳜鱼喜欢水草丰茂的水域。鳜鱼性情机警,白天的时候一般会休养生息,而到了晚上的时候,才开始觅食。鳜鱼的游泳能力虽然不弱,但是它们的性情却格外懒散,不喜欢折腾,通常不迁移和徊游。
对于群体生活,鳜鱼更是懒得参加,它们更喜欢独来独往,鳜鱼深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道理,因此,鳜鱼通常自己生活,自己捕猎。等进入了5月至7月的繁殖期之后,佛系的鳜鱼仿佛血脉觉醒一般,积极地给自己找伴侣,当上一段时间的“半路夫妻”,进而顺利繁衍后代。
鳜鱼族群的膘肥体壮不是白来的,它们是彻头彻尾的肉食主义者。无肉不欢的鳜鱼,通常以其他中小型鱼类、小虾、小蛙,或者有营养的水生动物为食物,饿极了的鳜鱼,甚至会向其他鱼类的鱼卵、鱼仔下手,有时连自己同类的后代都不放过。
鳜鱼的种种行为使得它们获得了“性情凶猛”的形容词。据了解,鳜鱼也有据很强的攻击性,就算同一水域内的其他鱼类没有招惹到自己,鳜鱼也会主动攻击。鳜鱼暴君般的攻击行为,使得其他弱小的水生物种以及鱼类,命丧其口。
因此,就算人类将鳜鱼捕捉起来圈养,也不会轻易将鳜鱼和其他鱼类放在一起生存,不然隔天起来,可能要为无辜的鱼儿们“收尸”了。在野外,鳜鱼同样是如此狠戾,凭借自己的个头大、蛮力强,就“目中无鱼”,将所栖息水域的鱼类攻击、吃食得七零八落。
鳜鱼霸道野蛮也就算了,它们还有令人瞠目结舌的繁殖能力。已达到性成熟的雌性鳜鱼,一次就能产下60万粒鱼卵左右。这个数字确实令人震惊,然而,鳜鱼族群还有“炸裂”的现象,那就是相较于其他鱼类更早进入性成熟期。
一般情况下,鳜鱼只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完成身体发育,进入性成熟期,之后便可以开启“繁殖狂潮”。此外,雌性鳜鱼的生育机能是年数越大,体型越大,其怀卵量就越大。
鳜鱼的繁殖数量还跟品种以及栖息环境相关,就比如生存在黑龙江河流水体中的鳜鱼,其产卵量比较靠前。不管怎么说,鳜鱼都算是早早就抢占生育起跑线的那一类强悍鱼种。
如此看来,鳜鱼的生存的确占据了很多优势。那么说来,鳜鱼的野外种群数量应该很多才是,为何现状却格外唏嘘,还有很多钓友抱怨蹲守了好久,钓上鳜鱼的几率寥寥无几。
“鱼中霸王”的鳜鱼,为何会落得如此境地?繁殖能力与生存能力都举世无双的野外鳜鱼,都到哪里去了?
其实,归根说来,鳜鱼野外种群之所以如此稀落的原因,正是因为“成也名声,败也名声”。鳜鱼是穿越古今的名鱼,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鳜鱼都因个体肥硕、肉质鲜美而广受赞誉。
古时的上等鳜鱼,只有少数的达官贵人才能够享用。而到了近现代,鳜鱼的美名已经只增不减,而且群众基础更为广泛了。
美名加上经济价值、市场需求,野生鳜鱼自然难逃人们的手掌心。因此,各种捕捞鳜鱼的行动开始兴盛了起来。过度捕捞是导致野生鳜鱼数量锐减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人们“不讲武德”的捕捞方式,更是直接重创了野生鳜鱼族群的根基。
据了解,一些人在暴利的诱惑之下,会采用电镀鱼、绝户网等方式捕捞鳜鱼。如此一来,还没有发育成熟的鳜鱼鱼仔甚至是鱼卵都会被残害。这也导致野生鳜鱼种群数量锐减之后,元气大伤,没有得到该有的恢复。久而久之,人们在野外水体中,就很难寻觅得到鳜鱼的身影。
对于,野外鳜鱼的难以寻觅,也有人认为是由于鳜鱼栖息地锐减的缘故。在工业化的发展下,各种厂房、水利工程拔地而起,或许也对鳜鱼的休养生息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另一方面,或许是见识了人类的残戾,致使原本只在夜间出行、觅食的鳜鱼,变得愈加谨小慎微。将自己的行踪轨迹加倍隐藏起来,让人们难以寻觅。在与人类长期打交道的岁月里,鳜鱼也逐渐练就了识别人类陷阱的能力,查探到人迹的时候,老早就将自己隐藏得好好的。
鳜鱼虽然是“水中暴君”,但在人类急功近利的捕捞面前,根本无济于事。虽然近年来,鳜鱼养殖产业也随着市场的需求拔地而起,但对于喜爱鳜鱼肉的食客来说,养殖的鳜鱼肉,还是差了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