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笔记侠(ID:Notesman)
责编| 金木研 排版| 五月
第 8175 篇深度好文:5915字 | 15 分钟阅读
组织管理
笔记君说:
领导力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各类关于领导力的专著汗牛充栋,理论也层出不穷。
然而,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从历史中我们可以不断吸取前人的智慧。今天这篇,我们就通过毛泽东的经历,学习他是如何在困境中发挥自身的影响力、领导力。
中年之前的毛泽东,虽然是“一大”代表和党的元老,在国内外知名度也很高,但并不是中共中央主要领导,甚至在长征之前由于一些原因,坐了很长时间的“冷板凳”,直到遵义会议之后,才逐渐获得了党的领导权,树立了核心权威。
那么他是如何增强自己的影响力,从而将影响力转化为领导力的呢?主要是通过以下四个方法:
一、调查研究
毛泽东一生对调查研究极其重视,认为“调查研究极为重要”,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影响深远的著名论断。
比如:“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做领导工作的人要依靠自己亲身的调查研究去解决问题”“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凡是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要有正确的措施,就要做调查研究工作”
“没有调查研究,是不能产生正确的具体政策的”“今天需要我们调查,将来我们的儿子、孙子,也要作调查,然后,才能不断地认识新的事物,获得新的知识”等等。
1930年5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从江西会昌到达寻乌。寻乌位于江西、广东、福建三省交界处,是当时商品流通的主要集散地。
在毛泽东看来,“关于中国的富农问题我还没有全般了解的时候,同时我对于商业状况是完全的门外汉,因此下大力来做这个调查”。
于是,他趁着部队到附近各县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的时机,他开始着手调查寻乌县的商业。
“寻乌哪几家豆腐做得最好,最容易卖掉?又有哪几家水酒做得最好?”在调查之前,毛泽东的几个问题,问住了当地干部。
他带领参加调查的同志,走访了当地47家商店和94家手工业店铺,与群众一起劳动、谈心交流……
基于这次调查,红军将城市政策定为“取消苛捐杂税、保护商人贸易”,纠正了“左”倾错误,也解决了供应难题。
作为报告的《寻乌调查》,内容上分为寻乌的政治区划、交通、商业、旧有土地关系、土地斗争五个部分。
报告中既有数据统计,又有历史沿革说明;既有行业调查,也有阶级分析。具体到杂货店经营的131种洋货,打首饰、修钟表店铺的经营情况,农村祠堂过节时候如何分谷分肉,都在报告中有着详细体现。细致入微地占有材料,科学地分析和综合研究,成为《寻乌调查》的最鲜明特点。
寻乌调查时,毛泽东坚持拜群众为师、拜事实为师、拜方法为师,获得了准确的一手资料,为后来作出正确决策奠定了坚实基础,对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形成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无论是自主创业还是在企业中任职,我们做好工作都离不开正确的调查研究。大到开辟企业成长的第二曲线,小到某个营销活动的策划,如果脱离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就会寸步难行甚至失败,所以说调查研究是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和重中之重。
另外“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调查研究不能仅停留在看过多少份行业研究报告,分析过多少行业数据,而更应该走访目标客群和服务对象,收集真实的反馈和需求,才能形成一份真实有效的调研资料。
二、勇于自我批评,
并从失败中总结经验
毛泽东原来是教书先生,当过小学教员,参加革命后大多数时间也是在宣传工作,他从没想过后来要搞军事工作。怎样做军事工作,估计当年的他也不清楚,也需要摸索。
他曾批评自己1927年搞秋收起义,第一仗打了败仗;批评自己到井冈山,头一仗也是打了败仗。
后来,他还自我批评道:“我是犯过错误的。比如打仗,高兴圩打了败仗,那是我指挥的;南雄打了败仗,是我指挥的;长征时候的土城战役是我指挥的,茅台那次打仗也是我指挥的。”
但是毛泽东“善补过”、“不贰过”,善于把败仗变成胜仗的经验基础。他的盘旋式打圈子,“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法十六字诀;
他的战略上“以一当十”,战术上“以十当一”,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处理战略和战术关系的原则;
他的立足其特点和立足其发展的军事指导路线,都是在批评和自我批评、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
毛泽东曾说他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他说:“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
他回顾民主革命开始时是带着很大的盲目性的,指出:“如果有人说,有哪一位同志,比如说中央的任何同志,比如说我自己,对于中国革命的规律,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完全认识了,那是吹牛,你们切记不要信,没有那回事。
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弄清楚。”
在残酷、激烈的革命斗争中,始终存在着敌特企图打入革命队伍内部进行破坏的问题,有必要开展肃反工作。但在肃反工作中也犯过个别搞错了的或扩大化了的错误。毛泽东对此多次进行自我批评。
1945年2月,毛泽东说:“党校就犯了许多错误,谁负责?我负责,因为我是党校的校长。整个延安犯了许多错误,谁负责?我负责,因为发号施令的是我。别的地方搞错了,谁负责?也是我负责,因为发号施令的也是我。”
他还指出:“我们对人民讲的话,作出的决议案,制定的这样那样的政策,都是这样,凡是搞错了的,都要修正错误,赔一个不是,老老实实地赔不是。我们要有这样的态度。这叫做什么态度?自我批评的态度。”
党的七大会议上,毛泽东自我批评道:“审干中搞错了许多人,这很不好”“对搞错的同志,应该向他们赔不是,首先我在这个大会上向他们赔不是。在哪个地方搞错了,就在哪个地方赔不是。”
自我批评需要勇气,领导者要勇于面对错误,承认错误。
自我批评,是为了帮助自己改正错误,不断督促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在企业中,同样需要批评与自我批评。只有展开批评,才能够将企业中的一些缺点和不足显露出来,才能够作出应对的决策和措施来。凡是大的企业,成功的企业,从来不会隐瞒自己企业内部存在的一些不足,正是他们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才能够不断前进,不断壮大。
然而,在很多企业中,不论上下级之间还是同事之间,都很少能够听到批评的声音,多的是恭维、夸赞和“商业互吹”,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长期听不到批评声音的人,容易自满自得,更不会主动自我批评,必然会增加犯错的几率,同时也说明企业缺少一种坦诚交流的风气,对于企业发展是很不利的。
譬如我们在恒大的内部报刊上看到,恒大集团是不把许家印称为董事长或总裁的,因为恒大的内刊编辑,更喜欢拍许家印的马屁,把他称为“主席”。一个搞房地产的商人,在与某地领导的报道里竟然允许自己公司内刊称自己为主席,这样的人不失败,是不可能的。
当然,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不喜欢批评的话,这是人的惯性,也是一大弱点。
如果企业的领导不能做到自我批评,也不能听进去别人的批评,一味地刚愎自用,那么他就绝对不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这种领导的企业也很难得到良好的发展,甚至会走向衰败。
三、群众路线
毛泽东曾指出:“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指出了要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他进一步指出:“一切实际工作者必须向下作调查。对于只懂得理论不懂得实际情况的人,这种调查工作尤有必要,否则他们就不能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毛泽东本人曾多次强调自己要“和全党同志一起向群众学习,继续当一个小学生”。
1941年前后,陕甘宁边区及附近地区连年遭受自然灾害,加上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边区财政经济陷入极度困难的境地。群众生活艰难至极,边区的粮食供应陷入极大的紧张和恐慌,老百姓公粮负担年年加重,人民群众对征粮工作产生了很大的不满情绪。
1941年6月3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杨家岭小礼堂召开会议,讨论征粮工作和农民负担问题。
会议正在进行时,突然风雨大作、雷电交加,一个炸雷击断了礼堂的一根木柱,坐在旁边的延川县代县长李彩云被雷电击中不幸身亡。
同一天,延安一个农民家的一头驴也被雷电击死了。事后,这个农民逢人就说:“老天爷不开眼,响雷把县长劈死了,为什么不劈死毛泽东?”保卫部门闻讯,要把这件事当作反革命事件来追查,逮捕这个“咒骂毛主席”的农民。
毛泽东从警卫员口中知道这件事以后,立即阻止了保卫部门的行动。毛泽东说:“群众发牢骚,有意见,说明我们的政策和工作有毛病。不要一听到群众有议论,尤其是尖锐一点的议论,就去追查,就要立案,进行打击压制。这种做法实际上是软弱的表现,是神经衰弱的表现。我们共产党人无论如何不要造成同群众对立的局面。”
毛泽东还说:“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共产党是鱼,老百姓是水;水里可以没有鱼,鱼可是永远也离不开水啊!”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通过深入调查发现确实公粮征收过多,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毛泽东从群众的“咒骂”中进行深刻反思,决定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的领导同志一道,采取措施改进工作。
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通过了边区政府实行精兵简政的决议,边区政府进行了三次精简,在减轻人民负担、减少政府支出、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和工作效率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此后,党中央号召边区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以使边区的财政经济由半自给转到完全自给,人民负担大大减轻,军民生活明显改善。
企业也好,团队也好,都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组成的,优秀的领导力应该“以人为本”。
管理者除了有自己的深度思考和决断力之外,也应该向下属特别是一线同事了解实际情况,多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感,才能做到基业长青。
四、善于抓重点
毛泽东指出:“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有一个中心工作。”
这是由于复杂的事物都包含诸多矛盾,存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这些诸多矛盾中,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起决定作用。
在同一矛盾中,矛盾又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就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即要善于抓住中心。坚持在一定时期内只有“一个中心”是十分重要的思想方法,只有抓住中心才能牵住“牛鼻子”。
红军长征的时候,走到云南扎西县,就明显感觉走不动了,为什么?原来,上海地下党的同志费了很多心血从德国买了台X光机,战士们中弹负伤后,就用X光机投射,以确定弹片位置进行手术。
大家把它看成宝贝,最多的时候有一个排的兵力抬着,保护着。
听到毛泽东说要把X光扔掉。大家就疑惑了,以后得病了怎么办?
毛泽东认为命都没有了,X光机有什么用?扔掉X光机,丢掉“坛坛罐罐”,将来我军打胜仗了会有更好、更多的X光机,保住我们的有生力量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中央红军就在扎西经过精简缩编,卸下了背上的“包袱”,甩掉了“坛坛罐罐”,精简了机构,充实了连队,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和机动性。
红军战士精神抖擞,轻装向东前进,破娄山、夺遵义,取得了长征以来的一次大胜利。
在增长乏力经济下行的周期,企业管理者应该抓住重点问题,减支增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适当解聘一部分替补岗位、重复岗位或边缘员工,减少企业招待、差旅费用,减少车辆使用费用,关闭一些效益增长不大甚至亏损的店铺。
通过全方位的减支增效,用更低成本运行抵御下行的损失,换取企业更长久地平稳运行。集中力量发展主要业务,将资源聚焦于核心业务和优势领域,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同时,出售或转让不盈利或盈利能力较差的瘦狗业务,降低多元业务发展的成本,规避不确定性风险。通过聚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和盈利能力,应对经济下行环境。
延伸阅读:《毛泽东选集》中
关于组织和团队的10句话
1.群众齐心了,一切事情就好办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1948年4月2日,引自第1318页)
2.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
(《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1944年10月30日,引自第1012页)
3.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那有这样的道理!
(《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引自第274页)
4.所谓团结,就是团结跟自己意见分歧的,看不起自己的,不尊重自己的,跟自己闹过别扭的,跟自己作过斗争的,自己在他面前吃过亏的那一部分人。
(《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1956年8月30日,引自第299页)
5.必须善于识别干部。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这是识别干部的主要方法。
必须善于使用干部。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一切计划、决议、命令、指示等等,都属于“出主意”一类。使这一切主意见之实行,必须团结干部,推动他们去做,属于“用干部”一类。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1938年10月14日,引自第527页)
6.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
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1943年6月1日,引自第899页)
7.我们自己的命运完全应当由我们自己来掌握。我们应当在自己内部肃清一切软弱无能的思想。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1947年12月25日,引自第1260页)
8.我们的原则性必须是坚定的,我们也要有为了实现原则性的一切许可的和必需的灵活性。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年3月5日,引自第1436页)
9.威信是逐渐建立的。过去军队里面有人编歌谣骂人,我们不禁也不查,军队还是没有垮。我们只抓住一些大的,比如三项纪律八大注意,队伍就慢慢上了轨道。
群众对领导者真正佩服,要靠在革命实践中了解。真正了解,才能相信。
(《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
1953年6月30日,引自第87页)
10.我们的同志不要靠老资格吃饭,要靠解决问题正确吃饭。靠正确,不靠资格。
(《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1957年3月,引自第422页)
分享、点赞、在看,3连3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