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货场”这个概念应该如何理解?比如说「场」,并不是活动页、着陆页或者行业类目这些,而应该是消费场景,是为了解决某种需求的常见行为方式。
“人货场”这个概念并不难理解,所有零售业遵守的基本规则,应该有几百年历史了吧。但让我非常诧异的是,很多运营、产品、技术同学居然都以为“场”等于活动页、着陆页,或者行业类目。概念解读可以与时俱进,但要符合业务逻辑。也希望新人要学会从商业价值的逻辑思考,千万不要流于表面、人云亦云。
我理解的“场”,是指消费场景,应该是非常显而易见的,绝大部分人一听就懂的场景。是为了解决某种需求的常见行为方式,例如:
上面更多说的是城市白领的消费场景。如果换成金领,可能是:
二、对应的货,要重新思考
成功的品牌,都是抓住了一个特定人群+场景,提供足够好的解决方案。
好好想想,那么多服装、化妆品、车企,都是为了解决什么人+场?丝芙兰和屈臣氏的定位是否一样?对于电商,想做好“场”,就设想自己开店,去什么样的商业街寻址,针对什么人群,在哪个消费场景下,通过卖什么产品/方案解决用户痛点。这样才能生存下来。
三、消费场景举例
如果不区分人群,大致消费场景可以这么表达。以后有精力再整理。提示一下,例如同样是变美的需求,消费场景甚至可以包含保健品。
1. 被忽略的前端类目
这里不得不讲一下前端类目和后端类目的差别。因为你努力了半天,可能用错了基建。
后端类目是管理供给侧的,跟工厂的生产、海关的HS code同步。也相当于宜家的仓库。也很像几十万平米的义乌国际商贸城。用它管理卖家(内容供应方)也许很轻松,但无法服务买家(内容需求方)。
2. 后端类目
前端类目表达的是消费场景,是服务买家的,需要按人群、场景、细分场景把货源重新归类。相当于宜家的各种展厅,客厅、卧室、浴室。同一间商品,例如一个板凳,可能同时适用于客厅和卧室。户外场景的充电宝需要大容量、防水、防摔。女性生活主题店,就需要便携、可爱的图案、舒服的手感。
3. 前端类目
迪卡侬则属于前后端融合的类目。每一个消费场景都有一个专属区域,比如滑雪、游泳、野营、篮球、瑜伽、垂钓、拳击。同理,同一间商品,也可以放到多个场景中去。例如有氧运动的慢跑、球类区域,都可以放运动饮料。
4. 前后端融合类目
实体店虽然受限于空间,但也在极力遵守这个规则。每一个店铺都代表一种消费场景。
其实我这部分的逻辑就是从商场的运作模式抄来的。当我在东南亚的大商场逛的时候,发现每一个楼层的店铺种类,跟国内的模式几乎一样,灵感就来了。我甚至仔细去研究了一下丝芙兰、优衣库、迪卡侬等品牌的货架设计。
反例,众多业务只有后端类目,但是却直接用这个做C端广告投放、流量的运营、搜索、推荐等功能。不光整体效率低,关键是很难得出正确的数据分析结论,也就很难做增长。
四、如何通过算法形成业务自己的消费场景框架
我把数据分析结果和商场中常见店铺的货品摆放逻辑结合,发现只需要用非常简单的算法+运营经验即可自动将业务的SKU聚类形成消费场景框架,甚至可以自动配货。
注意:到这里还不能直接落地,因为还没叠加人群的逻辑,所以不能自动配货。
本文由 @达太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