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申宇婧就如何进一步支持数字金融发展,推动金融服务提质增效等话题接受《中国金融家》记者独家专访。现将专访内容发布如下:
▲本文刊发在2024年3月《中国金融家》杂志
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把数字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一,对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今年两会期间,“五篇大文章”内容也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更是进一步提出,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随着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日益深度融合,加快发展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数字金融,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凸显了金融在服务产业业态、社会效能等方面的使命担当和顶层设计,成为建设金融强国的关键布局。那么今后如何进一步支持数字金融发展,推动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供需两端发力,创新驱动发展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近些年出现了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科技金融与数字金融等概念。申宇婧认为,这些概念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技术对金融业的变革会随着技术的深入发展呈现不同的特点,推动金融业迈入不同发展阶段。整体来看,数字金融是数据要素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
“从金融供给侧来看,数字金融是数字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改变了金融服务的方式。”申宇婧说。数字金融涵盖数字货币、数字支付、数字信贷、数字证券、数字保险、数字理财等诸多金融业态,本质上是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贷、互联网理财在数字技术加持下的延伸。虽然数字金融与金融科技类似,但数字金融的概念更为广泛,也是一个与国际更接轨、更国际化的概念。
“从金融需求侧来看,数字金融将服务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申宇婧告诉记者。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正在由要素驱动型转向创新驱动型。创新驱动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数据要素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数字金融的助力。
提升服务质效,促进共同富裕
“数字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一,将通过深刻改变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推动更多的金融资源汇聚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拥有更多数据资源的市场主体上,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与数字经济发展。”申宇婧对记者表示。
首先,数字金融可以提高金融行业服务质效。数字金融可以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为传统金融无法覆盖的长尾人群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利用新技术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效率,通过创新金融产品等更好地评估风险与平衡风险收益,以相对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促进普惠金融市场化与商业可持续化运营,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转型进程与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其次,数字金融可以改善我国金融市场结构。数字产业、高科技企业的风险较大,与直接融资方式的风险匹配度较高。数字金融可以促进与直接融资相关的融资机制建设,通过投贷联动等方式,加强风险共担机制建设,加大资本市场与风险投资市场对数字产业的支持力度。
第三,数字金融可以完善民生保障,推动共同富裕。目前,我国城乡区域之间、东西部等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数字金融尤其是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在更广的范围内配置金融资源,通过金融与养老、住房、就业等民生重点领域信息共享,加强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供给,这也是在我国人口规模众多的现实条件下,以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
推进数普融合,消弭数字鸿沟
在数字技术发展与数字化进程推进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对于数字资源、互联网等数字工具的掌握程度和可得性有所不同。为进一步消弭数字鸿沟,应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使数字金融和普惠金融更好地结合起来。
一是要持续推进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虽然数字鸿沟问题是由于数字技术发展导致的,但仍要以技术手段去解决这一问题,数字技术为应对人口规模巨大带来的金融可得性和普惠性挑战提供了新工具。应加强金融机构的数字化程度,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申宇婧如是表示。因老年人、农民工等普惠群体在金融机构缺乏行为记录,由此产生信息不对称问题。应推动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共享相关数据,通过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他们更好地进行风险画像,提高获取金融服务的可能性。
二是支持高精尖企业壮大。“高精尖企业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入确保其技术的迭代升级与市场的拓展。应丰富对专精特新企业的金融供给,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探索与高科技企业相匹配的金融支持方式。”申宇婧建议。
三是支持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基础设施对于扩大金融覆盖面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应支持传统金融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应用,包括支持大数据征信、移动支付等新业态发展,同时支持数字化基础设施在金融行业的落地。”申宇婧表示。
四是鼓励平台经济发展。“平台经济作为数字时代重要的经济形态,可以聚合众多的交易主体,在提高市场交易效率、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申宇婧说。
加强金融监管,确保安全稳定
随着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监管部门应如何适应并加强监管,确保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在数字时代下,数字金融的参与主体变多,金融风险的跨主体、跨领域、跨行业传播链条变长,金融风险将更加隐蔽,也更加不可预测。”申宇婧建议,金融监管部门应适应数字金融的发展特点,大力发展监管科技,以数字化的手段监管金融创新,在提高金融监管包容性的同时,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不留风险“死角”。
申宇婧认为,数字金融监管亟须完善现有的框架,厘清各部门的监管职责,明确区分金融监管与金融发展的目标并匹配相应的职能部门,为金融业务创新预留出空间。同时,应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将功能监管的模式理念真正融入现有的机构监管为主的监管模式之中,将大科技企业金融活动的外溢风险纳入监管考量,建立更具弹性的监管架构。
重要!重要!重要!
有读者留言问我,如何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文章
为了方便大家快速找到公众号推文
大家可以加个星标
再点右上角三个点
就能看到“设为星标”
欢迎持续关注
//人大重阳
///
RDCY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别忘了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