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秦朗”事件翻车,短视频如何侵蚀我们的真实生活?
创始人
2024-05-23 18:26:54
0

原标题:“巴黎秦朗”事件翻车,短视频如何侵蚀我们的真实生活?

按语:

2月曾火爆全网的“巴黎秦朗”事件又有了新进展,造谣在巴黎捡到小学生作业的千万粉丝网红“猫一杯”全网被封。而她过往的视频也被网友发现充满剧本和谎言:从中国工程队参与巴黎圣母院修复,到她本人自称是圣罗兰设计师。

可这样一个靠虚假人设和吹牛故事撑起来的“名人”,却在过去收割了大量的流量;这类细究起来十分离谱的谣言,也一度吸引全网的关注,还有“秦朗舅舅”“秦朗妈妈”等相关角色出来回应,甚至有各类媒体下场。

这类事件事后看起来十分离谱,但却不可否认满足过受众的需求,随手点开抖音、小红书、微博,我们看到的是满屏的美颜滤镜,光鲜亮丽的博主人设,还有各种按剧本拍出来的段子、数万人转发的假新闻。

明知道博主出镜靠十级美颜,视频内容相互搬运,热点话题拼贴炒作,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愿意为此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相比于真实的生活,为什么他们更愿意活在人为制造的虚假世界?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普利策奖得主、知名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就曾深度分析过这个问题,当时的美国也正面临文化转型,在《幻象》一书中,他系统回顾社会公共意识从注重真实转向爱好虚假的过程,准确剖析了大众媒体兴起和技术进步带来的负面影响。

以下摘自《幻象》,有删改,经出版方授权发布。

本书描述了我们制造的世界,描述了我们如何使用财富、学识、科技与进步,创造出非现实的丛林,把自己与生活的真相隔离开来。

当然,美国为这一切提供了舞台,给我们资源和机会,实现了举国自我催眠的壮举。但我们每个人,也都各自为充斥体验的幻觉提供了市场与需求。

我们渴望并相信这些幻觉,因为我们饱受过度期望的折磨。我们对世界的期待太多。我们期望之过度,完全符合词典上对“过度”这个词的定义——“超过了合理或适度的界限”。我们的期望太过分了。

早上拿起报纸时,我们希望——甚至要求——报纸告知我们昨晚到现在发生的大事。开车上班时,我们打开车载广播,期望听到在晨报付印后发生的“新闻”。晚上回家,我们期望自己的房子不仅是头上片瓦,冬暖夏凉,还希望它能让我们放松,抬高我们的身价,让我们身边环绕着柔和的音乐与有趣的爱好;它得是游乐场,是剧院,是酒吧。我们期望两周长的假日充满浪漫与异国风情,费用低廉,还毫不费力。我们希望在附近感受远方的氛围,但如果长途出行,则希望一切都轻松、整洁、美国化。

我们期望每个季度都有新的英雄,每月出一本文学巨著,每周一场盛大的戏剧演出,每晚一次罕有的体验。我们希望人人都能畅谈不同意见,但同时又期望人人都十分忠诚,不要捣乱,也别援引第五修正案。我们期望所有人都虔诚地信仰自己的宗教,但也不能看轻没有信仰的人。我们期望国家强盛、伟大、广袤、多彩、随时可以迎接任何挑战;但我们同样还期望我们的“国家目标”应当清晰简洁,可以指引将近两亿人的人生,同时还能在街角药店花一美元买到其平装版本。

我们期望一切,期望所有。我们期望的事物互相冲突,不可能实现。我们期望内部宽敞的紧凑型轿车、经济实惠的豪华轿车。我们希望能富有又慷慨,强大又慈悲,活泼又深沉,和蔼又好斗。我们期望被追求“卓越”的平庸之辈所激励,期望被渴望识字的文盲教导成学者。我们希望能放开肚皮吃又不长胖,能永远在路上又能睦邻友好,能前去“我们所选定的教堂”又感受到它指引我们的力量,能敬畏上帝又成为上帝。

从未有人能如此彻底地掌控环境,然而也从未有人感受到如此强烈的欺骗与失望。因为从未有人有这么高的期望,远远高于这个世界所能提供的一切。

我们被过度的期望所统治:

(1)对世间事的期望。期望有多少新闻,有多少英雄,多频繁地出现杰作,附近地区有多少异国风情,异国他乡会多么亲近。期望远地近在咫尺,又期望近地远在天边。

(2)对改变世界的力量的期望。期望能在无事发生时制造事件,没有英雄时制造英雄,足不出户就能身处他地。期望随心所欲地创造艺术形式,将小说变成电影,电影变成小说,把交响乐变成氛围音乐。期望能在国家目标缺失时编造一个,编造完成后就去追求它。期望能发明自己的标准,然后又尊它们为自明的或被掘出的金科玉律。

我们持有、培养、不断扩张这些过度的期望,因此创造出对幻觉的需求,并用这些幻觉自我欺骗。我们付钱让别人用幻觉来欺骗自己。

制造这些充斥我们体验的幻觉,成了美国的生意,而且是美国最有诚意、最不可或缺、最受尊崇的生意。我指的不仅仅是广告、公关和政治说辞,还有那些意图告知、安慰、完善、教育、提升我们的一切活动:这些工作属于我们最好的记者,最有胆魄的出版商,最活力四射的制造商和贸易商,最成功的娱乐圈人士,最好的全球旅行导游,以及最具影响力的外交领袖。一切为了满足这些过度期望所做的努力,仅仅是让期望变得更加过度,让幻觉更加诱人。制造幻觉的故事——“新闻幕后的新闻”——成了世上最吸引人的新闻。

我们期望得到的比世界能给我们的更多,期望做到的比我们能对世界施加的影响更多,我们以此对自己施行暴政,让自己充满沮丧。我们要求所有对我们说话、为我们写作、为我们拍照、为我们制造商品的人,都生活在我们这充满过度期望的世界里。我们甚至期望外国人也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如此习惯我们的幻觉,以至于将它错当作现实。我们要幻觉。我们要越来越多的幻觉,更大、更好、更鲜明。它们是我们创造的世界:形象的世界。

如今,所有人都告诉我们,我们需要更多信仰,更强大、更深刻、更无所不包的信仰,对美国、对我们所做之事的信仰。这在长期而言或许会是真的。但我们现在该做的,是破除幻觉。最折磨我们的,不是我们对美国做了什么,而是我们以什么形象替代了美国。令我们遭受不幸的,并非我们的恶习或软弱,而是我们的幻觉。使我们忧心忡忡的,不是现实,而是我们用以取代现实的形象。

察觉这些幻象不会解决我们世界的问题。但如果不去察觉幻象,我们就永远无法找到真正的问题。驱逐世上由我们创造的鬼魅,不会带来力量,从而使我们征服真实世界中的真实敌人,或是重新打造真实的世界。但这可能帮助我们发现,我们并不能按我们的形象重塑世界。这会解放我们,磨利我们的眼光。这将驱散迷雾,使我们得以面对与全人类共享的世界。

内容简介

本书为20世纪流行文化研究的奠基之作,也是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最具突破性的作品之一。作者全面观察美国新闻行业发展和社会变化,系统回顾了公共意识从注重真实转向爱好虚假的过程,内容涉及新闻、选举、旅行、出版、电影、广告等多个领域。本书一经出版即在学界和社会引发热议,启迪了从《景观社会》到《娱乐至死》等多部经典著作。

作者简介

丹尼尔·布尔斯廷,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博物学家、普利策奖得主。曾长期担任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一生著作20余部,被译为30多种语言。在半个世纪的写作生涯中,布尔斯廷涉猎广泛。其史学成就汇聚于“美国人三部曲”(《殖民地历程》《建国的历程》《民主的历程》)与“世界历史三部曲”(《发现者》《创造者》《探索者》)。其中,“美国人三部曲”分别获得班克罗夫特奖、帕克曼奖、普利策奖。

▲▲▲

推广/合作/活动加微信号:directubeee

▲▲▲

创作不易,感谢支持

相关内容

同样是人口大国,为何中国要...
这才是“宁予友邦,不予家奴”的“胳膊肘往外拐”的“卖国”典范。 有...
2025-04-21 19:22:17
德国铁血宰相,前半生助国家...
俾斯麦可以是19世纪欧洲政治舞台上最耀眼的政治家之一。1862年接...
2025-04-21 13:01:34
特朗普大刀砍向鲁比奥的国务...
【文/观察者网 邵昀】 据美国《纽约时报》、彭博社等20日报道,...
2025-04-21 11:21:11
健康中国 | 如何远离痛风...
央广网北京4月20日消息(记者 郭彦伟 实习记者 于悦麒)随着饮食...
2025-04-21 05:00:39
原创 ...
长期以来,有一种观点认为,二战后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是在两次世界大战...
2025-04-20 19:01:42

热门资讯

存款利息怎么算?湖南农商行存款... 导读湖南农商行存款利息怎么算?湖南农商行作为湖南最大的股份制银行,它是一家地方性、集约化、国际化、股...
金三角李国辉,率领三千残部打败... 原标题:金三角李国辉,率领三千残部打败泰国政府军,到台湾后结局如何? 解放战争...
新农保一年缴费180元60岁后... 导读新农保一年缴费180元,60岁后能拿多少钱呢?我们这一个月是208块。农村大多是买这种农保吧,刚...
邢台农商银行存款利率表:一年期... 导读邢台农商银行现在的利率表:一年期2.25二年期2.85三年期3.45。农商银行原来的利息比这高好...
怎么查询养老保险账户余额的利息... 导读养老账户一年利息就有8000.9000,快看看你的账户余额利息有多少吧!好多网友都不知道怎么查询...
成都银行50万存三年利息多少钱... 导读大额存单50万存3年,利息45000元30万存3年,利息27000元50万存一年,利息9500元...
三万存2年定存利息有多少? 导读昨天测试了一下,和我预想差不多,要补交个人所得税13598元,合计要交85000多元个税,比很多...
如何科学管理体重?与您分享成人... 原标题:如何科学管理体重?与您分享成人肥胖食养指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成人...
原创 婴...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奶粉作为重要的营养来源,其选择至关重要。那么,什么样的婴儿奶粉比较好呢?奶粉的营...
如何判断宝宝性别?孕妈特征暴露... 原标题:如何判断宝宝性别?孕妈特征暴露生男生女 很多孕妈怀孕后,都会等5、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