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2年4月份上海封城已经过去整整两年了,回头看自己和家庭过去的这段时间,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自己的心态变得不一样了。
这两年,工作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遇到太多的曲折。我也接受和学会了之前没有耐心做的家务,比如打扫和做饭,家常小菜也能做出十样以上,在家人的眼里,现在的我更接地气,也更有耐心,我在想到底是自己变得更好了,还是别人经常说的跟现实妥协了。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梦想,然而在大时代的洪流下如何去实现人生目标,不管是鲜衣怒马,还是风轻云淡,在看过很多的风景,经历过一些体验和际遇,尤其是看过很多人的不同人生之后,如果我们要仔细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要如何才能度过通透从容的人生?
有一部英国的传奇纪录片《人生七年》:七岁看老,一场持续了58年的人生实验(点击链接阅读),看着纪录片中的十几个孩子从天真无邪的孩童,到激情热血的青年,再到遭遇人生悲喜的不惑,到如今平淡从容的古稀,虽然所处国家和民族不同,但我们可以清楚在他们身上看到面对不同机遇和挑战时似曾相识的彷徨无助或者坚定执着,我们同样会经历这些人生的喜怒哀乐,造成人生不同际遇背后到底是冥冥之中的天注定,还是人定胜天?
记得2022年疫情期间,给不会网上团购的朋友送菜送饭,让人体会到特殊时期日常衣食住行的不易,有了对比方知道能够平平淡淡的生活已经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目标。
只有经历了才知道生活和生命不易,再回头看生活和人生的关系。
人生是诗和远方,但人生哪有那么多的高光,我们离不开每天的生活,生活是衣食住行,是眼前的五斗米,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是生活的油盐酱醋和锅碗瓢盆。
是的,我们的生活何尝不是这样,我们70后80后大部分都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后,个人命运跟中国过去40多年的快速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也享受到了时代的红利,但这里面有多少是我们努力的成分,难道我们的祖辈父辈他们不够努力吗?
最近在读金宇澄先生的《繁花》,这部斩获各项文学大奖的作品所描写的生活并不是王家卫镜头下的电影《繁花》:有那么多的纸醉金迷、诗情画意和惊心动魄、峰回路转,而是作者阅尽人生的大时代洪流下的小人物的生活:在横跨几十年的时代巨变下,主人公们鸡毛蒜皮到家长里短,在面对酸甜苦辣下的慌张或者淡定,更是面对生离死别考验下的不同选择,还有滚滚红尘中真实到尘埃里的饮食男女,这一点有点像刘慈欣笔下《三体》中描写人类社会面对生死考验下众生相的理性,作者冷到骨子里的上帝视角。
我想到刘慈欣在《三体》中有一个情节:三体人将人类圈养到澳洲大陆,但在大移民完成之后,澳大利亚的电力设施被全部摧毁,人类无法大规模生产粮食,四十一亿人面临被饿死的危险,三体人智子却对他们说:“每个人看看你们的周围,都是粮食,活生生的粮食。”“生存本来就是一种幸运,过去的地球上是如此,现在这个冷酷的宇宙中也到处如此。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类有了一种幻觉,认为生存成了唾手可得的东西,这就是你们失败的根本原因。进化的旗帜将再次在这个世界升起,你们将为生存而战。”这是人为制造的一种自然状态,使人们陷入不得不相互杀戮的境地。
这个情节让人细思极恐,但是逻辑自洽,也说明了一个现实:文明建立在生存基础之上,这个社会还是一个生存和进化为主流价值观的社会,看看俄乌为了土地资源大打出手,看看巴以为了生存空间无比血腥的战斗,都在深刻地说明这一点,我们能够从容地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幸运,而幸运需要去争取和维护。
生活之上是人生,我们所谓的人生成功,每个人都有不同定义,是功成名就,衣锦还乡?还是身体健康,儿女绕膝?是通过不懈拼搏实现人生理想,还是健健康康、平平淡淡?
我们经常讲的天时地利人和,成功来自于努力还是选择?或者二者皆有之?这些都是问题。
古人说人生际遇“时也命也”,有主观因素,个人的天分、性格、个人修炼和坚韧不拔,更多的是客观因素会影响到个人的发展,时代的一粒沙,落到每个人头上,都会是一座山,比如经济危机,比如战争。
《唐诗寒武纪》在描写初唐四杰之所以留名千古,不是他们的理想和抱负,而是他们追求理想和抱负过程中的执着和性情表达所寄托的诗歌,是恰逢诗以咏志和大唐盛世的强大文化建设大背景。无数人在他们诗中所体会到的情感共鸣。
诗和远方非常重要,没有目标的人生和咸鱼有什么两样?
但是眼前生活的衣食住行是基础,也包括我们的家庭。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保持通透的心态去面对每天的生活,去面对明天和未来,活在当下,保持对于人生的认知,去从容面对人生的风雨和阳光。
坚持原创不容易!如果您阅读后感觉满意,请给予点赞、评论并转发,以示鼓励!「本文作者:孙杨正」
戴权和夏守忠:莫说阉奴愧祖先,荣华尽享附朝权
小米汽车是“良币”吗
袭人箴谏:都言花解语、性情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