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追《扫毒风暴》,那紧张刺激的剧情让人欲罢不能。剧中,缉毒警林强峰为了揪出大毒枭卢少骅,那可是绞尽脑汁。而卢少骅在逃亡过程中,留下了诸多化名,细心的林强峰发现,这些化名里都有一个共同点 —— 带 “木” 字。就因为这一点,林强峰顺着这条线索,在茫茫人海中逐步缩小排查范围,开启了一场与毒枭的智慧较量。这剧里说卢少骅五行缺木又迷信,所以在给自己和儿子取名字的时候,对 “木” 字特别执着,儿子甚至叫 “卢森森”。
但你知道吗?电视剧里的卢少骅,其实是有现实原型的,他就是曾经震惊全国的大毒枭刘招华。在现实中,刘招华在逃亡时用的化名,同样和 “木” 字紧密相连。他用过刘彬彬、刘木青、李森青等名字。不过,他这么做可不是因为五行缺木,而是另有隐情。
刘招华 1965 年出生在福建福安市赛岐镇苏洋村,家境贫寒得很,一家人就靠着父亲做豆腐勉强维持生计。家里孩子又多,刘招华上面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他 12 岁那年,家里的顶梁柱 —— 父亲,突然离世了。这对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但在刘招华心里,父亲虽然早早离开了,但他一直是自己最崇拜、最崇敬的人。父亲虽然平凡,却用自己的双手努力撑起这个家,在艰难的生活中,给家人带来一丝温暖。这份对父亲的爱和敬意,深深扎根在刘招华的心底。
刘招华的成长之路充满坎坷。父亲去世后,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了母亲身上。母亲一个人拉扯着几个孩子,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即便如此,母亲还是咬牙坚持,希望孩子们能有出息。刘招华也很争气,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尤其对数理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化学更是他的强项。在福建省的一次中学化学竞赛中,他还获得了二等奖,这可是相当了不起的成绩。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上高二的时候,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供他继续读书了,刘招华不得不选择辍学。一个充满潜力的少年,就这样告别了校园,进入福安市赛岐镇汽修厂当学徒工,开始为生活奔波。后来,刘招华入伍,在武警福州边防支队当兵,之后又在福安市人民法院当法警,还被评为 “先进工作者”。但谁也没想到,他后来会走上制毒贩毒这条不归路。
1995 年,刘招华踏上了犯罪的道路,伙同他人在福建省福安市赛岐镇试制毒品安非他明,开启了他罪恶的制毒生涯。1996 年,他的罪行逐渐暴露,被公安部列为 A 级通缉犯。从那以后,刘招华开始了漫长的逃亡之路。在逃亡期间,他每到一处,就会更换身份。而他选用的化名,都带着 “木” 字。这背后,其实是他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他的父亲叫刘光森,名字里有个 “森” 字,这个字由三个 “木” 组成。刘招华用这样的方式,把父亲带在身边,即便在逃亡的日子里,也能感受到父亲的存在。
比如,1999 年,刘招华逃到广西桂林后,化名 “李森青”。他在这里可不是隐姓埋名、低调生活,而是相当高调。他购买土地、开办公司,频繁抛头露面。他还利用当地国企改制和大力吸收投资的机会,把自己伪装成有大笔资金的投资商,成了当地政府的座上客。2001 年,他在桂林高新区创建了桂林市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公司名字就能看出他对 “木” 的执着,而这执着背后,是对父亲的怀念。他想通过这些与 “木” 相关的名字和行为,让自己在逃亡中找到一丝心灵慰藉。
在逃亡的近 5 年时间里,刘招华长期居住在桂林市区漓江花园的一栋别墅里。他在逃亡的近 5 年时间里,刘招华长期居住在桂林市区漓江花园的一栋别墅里。他在这里过得相当滋润,出入有豪车接送,身边常伴着美女,出手阔绰得像个真正的大老板。当地不少人都知道有个叫 “李森青” 的富商,为人豪爽,还热心公益,甚至有人觉得他是个难得的好人。
有一回,他在商场逛街时撞见小偷行窃,竟然直接冲上去把人摁住,送到了派出所。这事后来还登上了当地报纸,标题写着 “见义勇为好市民李森青”。谁能想到,这个在众人眼里的 “好人”,竟是全国通缉的头号毒枭。他就像个演技精湛的演员,在不同的人面前切换着面孔,把自己伪装得天衣无缝。
他在桂林开的那家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表面上是搞生物研究,实际上却是他洗钱和窝藏毒品的据点。公司里的员工大多被蒙在鼓里,只知道老板 “李总” 生意做得大,对下属也还算大方。刘招华甚至还在当地的大学里开讲座,给学生们讲所谓的 “创业经验”,听得那些年轻学子热血沸腾,没人能识破他的真面目。
可再完美的伪装,也总有露出破绽的时候。警方一直没放弃对他的追捕,顺着各种线索追到了桂林。一开始,他们也被 “李森青” 的身份迷惑了,但当看到 “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这个名字时,心里咯噔一下 —— 这不又是带 “木” 的吗?结合之前掌握的刘招华化名爱用 “木” 字的特点,警方开始暗中调查这个 “李森青”。
调查过程中,警方发现这个 “李森青” 的资金来源很可疑,而且他的生活习惯、言行举止,和刘招华的一些特征隐隐能对上。更关键的是,有人反映 “李森青” 偶尔会说一口福建福安方言,这让警方更加确定,这个 “李森青” 很可能就是他们要找的刘招华。
2005 年 3 月 5 日,警方觉得时机成熟了,决定对漓江花园的那栋别墅进行突袭。当时刘招华正在家里睡觉,听到外面有动静,他还想从后门逃跑,可警方早就把四周都包围了。束手就擒的那一刻,他脸上没了平时的嚣张,眼神里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或许是解脱,或许是不甘。
被抓后,警方在他的别墅里搜出了大量的现金、珠宝,还有一些制毒的相关资料。面对审讯,刘招华倒是很 “坦诚”,承认了自己的身份和所有罪行。当被问到为什么总用带 “木” 的化名时,他沉默了好一会儿,才低声说:“我爹叫刘光森,我一生最尊敬的人就是他。”
这个在毒品世界里横行霸道的男人,在提到父亲时,语气里竟有了一丝难得的柔软。可他忘了,正是他的所作所为,让无数家庭支离破碎,让无数父亲失去孩子,让无数孩子失去父亲。他用纪念父亲的名义,干着伤天害理的勾当,这份所谓的 “孝心”,早已被罪恶玷污得面目全非。
2009 年 9 月 15 日,刘招华被执行死刑。随着一声枪响,这个背负着累累罪行的毒枭彻底落幕。他那些带着 “木” 字的化名,还有那个叫 “卢森森” 的虚拟儿子(现实中刘招华的儿子名字虽不同,但也带着对父亲的纪念意味),都成了这段罪恶历史的注脚。
《扫毒风暴》里卢少骅的结局和刘招华一样,最终没能逃脱法律的制裁。这告诉我们,不管用什么手段伪装自己,不管有什么看似 “深情” 的理由,只要触碰了法律的红线,就注定会走向灭亡。而那些藏在化名背后的故事,不管是电视剧里的五行之说,还是现实中的父子之情,都掩盖不了毒品犯罪对社会和家庭的巨大伤害。我们能做的,就是远离毒品,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别让一时的糊涂,毁掉自己和家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