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易经规律,把握适当时机,有个诀窍:七日,是一个重要的变机。复卦说:\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既济卦说:\七日得,以中道也,\易经言失而复得,皆以七日为期,依据河图规则,日之数以十为盈,五日得盈数之半,不及半则称三日,过半则称七日。所以说,七日是一个变机,逢三,逢七,都是变数,隐藏着变机。
最近手上有点闲钱不知道放哪里比较好?该行已经参照同业情况,将理财产品的业绩展现形式,由原来的七日年化近一个月年化近三个月年化等,统一调整为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对此,西安银行工作人员回应称,七日年化收益率并非产品的实际收益率。其中一张由投资者提供的截图显示,截至某日,西安银行西银安心双周盈产品七日年化收益率为-33.5%,西银安心周周盈产品七日年化收益率为-23.01%。
相信把时间拉长,我们一定会看到大部分的理财产品净值会逐渐回升,当然同样也会看到真实暴跌的理财产品,甚至于归零。当然也确实会有一部分公司会违约,理财产品的损失目前还没到极致。这也是为什么银行现在仍然稳坐钓鱼台的原因,因为大多数的债券最后还是会按照约定兑付的。所以即使是中间跌得再狠,只要最后融资方按约定兑付了本息,之前所有的亏损都将不存在。但是债券毕竟不是股票,债券的特点是到期兑付本息。
这些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而且绝大多数人都习惯从自身的理解和认知角度来理解,但是这在金融产品的评价上是非常错误的。比方究竟收益率是如何计算的,如何衡量不同产品的风险高低,低风险是不是就不应该出现较大亏损?我想说的是,除了银行确实在某些方面做的不好,我们投资者也需要学习很多东西。现在很多人对理财产品批评都非常多,这也是理财产品净值化之后会发生的必然现象。应该是持有期收益率,也就是投资者从买入到现在实际获得了多少的收益。
这种捏着鼻子哄眼睛的手段,真是高呀。如果这个产品成立的时间很长,那么即便这个月出现了比较大的亏损,如果用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来评价,会完全抹平亏损的痕迹,你根本就看不到。如果这个月产品亏损了1%,全年收益就是10%。举个例子,假设某理财产品每个月收益率1%,那么年收益就是12%。这就很搞笑了,换个计算方法怎么就从巨大亏损变成了正常盈利了呢?
事情发生之后,西安银行立即调整了理财产品的业绩展现形式,由原来的七日年化近一个月年化近三个月年化等,统一调整为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本来现在理财产品就让不少人心里烦的够呛,在这个时候冒出如此夸张的损失,也实在是让人没办法接受,其中西银安心双周盈产品七日年化收益率为-33.5%,西银安心周周盈产品七日年化收益率为-23.01%。昨天西安银行火了一把,因为他们发行的一个短期理财产品发生巨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