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上新征程,阳江将深刻把握文化与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挖掘营商宜商的文化底蕴,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及对产业链向价值链跃升的牵引作用,以阳江故事写好文化兴城这篇大文章。
详情>>>
相关阅读
在文博会,从“新”认识阳江
5月23日,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阳江馆内,漆器、风筝、春砂仁等特色非遗产品悉数惊喜亮相,吸引众多参展嘉宾关注。
详情>>>
参展数量创新高!阳江超300种非遗产品吸睛亮相文博会|从文博会走向世界
阳江馆以“绿能之都 海丝名城”为主题布展,馆内漆器类、风筝类、食品类等300多种具有阳江地方特色的非遗及文创产品吸睛亮相,引得不少观众驻足观看、问询,连连称赞。
详情>>>
人物风采
青春向阳③丨不当“白领”当“绿领”,阳春青年“孵”出致富路
怀着对现代农业的热爱,8年前,谢汝朋不当“白领”当“绿领”,毅然选择返乡创业,扎根阳春农村基层,创办了当地第一家绿壳蛋鸡养殖场,逐步发展成为阳春市乡村振兴的重点项目,产品获评“粤字号”农业品牌称号,正全力打造华南地区高端蛋品知名品牌。
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的谢汝朋,正带领着他的农业企业踏上一个又一个高峰,其养殖场“孵”出的一颗颗鸡蛋走出乡村,远销珠三角,“孵”出了当地村民的致富路。
详情>>>
苏志明:“85”后返乡种植火龙果,生活变得红红火火
“85”后苏志明8年前返回家乡阳江市阳东区创业,采用“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流转土地,利用补光技术种植火龙果,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益,增加了周边农民收入,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详情>>>
种植大户卢昌何:返乡17年一心扑在田野
阳江市阳东区红丰镇新塘村的种植大户卢昌何,因家乡土地撂荒,毅然返乡投身农业,通过牵头成立合作社、指导种植技术等方式种植了近千亩水稻和番薯,带动村民增产增收,用17年时间演绎了对土地的深情,与现代农业的精彩故事。
详情>>>
征稿点赞
全城征稿,就差你了|@阳江人,“我为家乡写地名”等你来泼墨
为彰显阳江深厚的书法文化,以书法之美衬托家乡一个个地标“名片”,突出特色元素,传承和弘扬优秀地名文化,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阳江市文联拟举办“助力百千万 翰墨润乡情”2024年阳江市“我为家乡写地名”书法主题征集活动。
详情>>>
教育部最新公示!阳江17所校园足球特色校上榜,有你的母校吗?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2023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认定结果的公示》,拟认定2023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5734所。其中,阳江17所学校进入公示名单,公示期为5月20日至26日。
详情>>>
阳西视窗
让乡村孩子近享均衡教育丨一文速览《南方日报·阳西视窗》第140期
详情>>>
阳春视窗
“三量”齐升,点“绿”成“金” | 速览《南方日报·阳春视窗》第4期
详情>>>
本期荐读 南方+记者 雷怡婷
【作者】 雷怡婷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