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网友很疑惑,马克龙天天喊着欧洲要独立自主,反对美国对北约和欧盟的控制,他为什么不主动缓和与俄罗斯的关系,联俄抗美,却在乌克兰问题上与美英站在一起,拱火浇油,煽风点火,继续鼓吹俄罗斯威胁,并一再强调不排除向乌克兰派兵的可能。
很多国内网友看不懂法国的战略,认为马克龙志大才疏,难当大任,不看好他的欧洲自主战略。
网友之所以出现这种误解,是不了解法国的战略传统。马克龙担心的是,未来的欧洲究竟是由谁说了算的问题,是美英说了算,还是俄罗斯说了算,还是德国说了算,间或是龙国说了算。在马克龙眼里,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结果。马克龙想要的是,欧洲的未来,由法国说了算,最不济也是法德共同说了算。而不是赶走了一只老虎,又引来了一群狼,把美英排挤走了,让俄罗斯主导了欧洲的事务,或者让龙国控制了欧洲。
清楚了法国的战略目标,马克龙之前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所有言行,也就可以理解了。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争夺对欧洲的主导权。斯大林认为,纳粹德国是强大的苏联红军击败的,当然由苏联来主导欧洲的事务。英国首相丘吉尔认为,斯大林在搞意识形态输出,进行对外扩张。呼吁美英结盟,共同抵抗苏联。
在此之前,苏联和英国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不错的,为什么丘吉尔突然翻脸要与苏联对抗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戴高乐。戴高乐1945年当选法国总统后,实行务实的外交政策,大力发展与苏联的关系,这种关系超越了意识形态的纷争,使得法国在美苏两大超级大国之间地位独特,谁都想争取他,谁又都不愿意得罪他,法国因此成为了美苏之外的世界第三极。
英国作为美国在欧洲的离岸平衡力量,眼睁睁地看着法国与苏联眉来眼去,心理很不是滋味,担心法国和苏联结盟,共同治理欧洲,以后,欧洲就没有美英什么事情了。二战时,美英为解放欧洲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如果胜利果实被法国和苏联占有,其内心肯定是不平衡的。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丘吉尔建议,在法国与苏联之间打入一个楔xie子,挑起欧洲与苏联之间的意识形态对抗,防止法国和苏联结盟。不久,他前往美国发表了铁幕演说,得到了杜鲁门的响应,美英正式结盟,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冷战结束后,来自苏联的威胁被解除,北约也就变得不重要了,美英和法德开始分道扬镳,都想将俄罗斯纳入到自己的势力范围。欧洲因为与俄罗斯毗pi邻,获益最多,法国作为一个有政治野心的的大国,认为是时候整合欧洲资源了,于是在法德意荷几个欧洲大国的努力下,欧盟正式成立了。起初,欧盟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并没有引起美国的重视,随着欧元区的成立,美国意识到大事不妙,如是开始集中精力解决欧元问题。
科索沃战争、欧债危机、俄乌军事冲突等一系列爆发在欧洲的冲突和纠纷,本质上都是美英控制欧洲战略的延续。当前,俄乌军事冲突,也是因为欧盟经济火车头的德国与军事大国的俄罗斯走得太近,美英担心欧盟与俄罗斯结盟,威胁到美英对欧洲的统治,从而引爆了乌克兰危机。这一手法与丘吉尔当前挑起美苏冷战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离间的是苏联和法国,一个离间的是俄罗斯与德国。
欧洲作为美国和俄罗斯争夺的“猎物”,如果你是马克龙,你会作何感想?你一定希望美国和俄罗斯这两个欧洲草原上的外来猎食者,最好两败俱伤,对吧!只有这样,欧洲才有机会摆脱各方的控制,法国才能成为螳螂捕蝉后面的黄雀,或鹬蚌相争之下的渔翁,成为最终的获利者,带领欧洲实现独立自主。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对法国最有利的结果是,美英和俄罗斯在乌克兰越陷越深,最好双方爆发直接军事对抗,这也是马克龙希望北约直接出兵乌克兰的主要原因。法国远离战场,战火烧到法国本土的可能性机会为零,只要其不当头,不出现在冲突的第一线,俄罗斯就不可能将法国作为优先攻击目标。
美国和英国都已经去工业化,法国又是欧洲军工体系最完善的国家,一旦北约参战,所有北约国家都要从法国购买武器,这是一个巨大的诱惑,美国因二战发了大财,使其成为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如果北约与俄罗斯开战,美国必然会卷入其中,法国作为北约武器弹药的后勤补给基地,将是最大的受益者,到时候,不仅可以消耗美俄这两个欧洲最大的敌人,战后,法国还有机会重整欧洲,成为欧洲大陆的新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