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 ( Li) 是自然界最轻的金属元素,被誉为“21 世纪的能源金属”,广泛应用于电池、玻璃陶瓷、润滑脂、空气处理、医药、核聚变和航空航天等领域。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产量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全球及中国锂消费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锂盐生产国和消费国,2021年中国锂储量占全球 20% ,锂盐产量占全球 52% ,锂消费占全球 52% ,可见中国锂产业在全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中国国内面临锂辉石矿开采难度大、高镁锂比盐湖分离难度大等现实问题,通过大量进口国外锂辉石精矿来进行锂盐生产,21年中国锂盐生产加工原料对外依存度高达 72% 。
中国锂资源
中国锂矿资源丰富,且分布集中。据全国矿产资源储量通报,中国查明锂矿区 74 处,保有资源储量 961. 46 万 t ( 折锂氧化物,下同) ,其中基础储量 456. 17 万 t,储量 164. 32 万 t,资源量 505. 29万 t。青海保有资源储量占全国 56% ,居第一位;四川占 20% ,居第二位; 湖北占 11% 。三者合计占比 87%。
中国锂矿类型分为卤水型和硬岩型两种类型,卤水型约占我国保有资源储量的 67% ,主要分布在青海和西藏; 硬岩型约占保有资源储量的 33% ,其中锂辉石矿集中分布在四川和新疆,锂云母矿主要在江西。
中国自产锂矿生产
中国锂矿产量包括锂辉石精矿、锂云母矿和盐湖卤水锂产量。2021 年中国锂矿产量 3. 40 万 t ( 折碳酸锂当量,下同) ,其中锂辉石精矿产量 0 万 t、锂云母矿产量 1 万 t、盐湖卤水锂产量 2. 40 万 t。2012—2021 年中国锂矿产量从 1. 80 万 t 增长到 3. 40 万 t,其中锂辉石精矿产量从 1. 08 万 t 减少至 0 万 t 。由于中国锂辉石精矿产量不断减少,中国锂矿产量整体增长相对缓慢。
中国锂辉石矿开发主要集中在四川省甘孜州和阿坝州,自 2021年以来国内锂辉石产量几乎为零,矿石开发面临较多问题:
1) 地理环境问题,矿区海拔高、公路不通、基础设施条件差;
2) 矿石资源禀赋比澳大利亚矿山差,有些矿区需要洞采,开采成本高,澳大利亚全部为露天开采。目前四川李家沟锂辉石矿由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开采,若能顺利采出,则有望大幅提高国内锂辉石精矿 产 量。
中国盐湖锂资源主要分布在高海拔、环境恶劣、工业基础较差的地区。除西藏盐湖外,青海盐湖锂品位偏低、镁锂比值偏高 ( Mg /Li 值几十甚至上千) 、分离难度大。由于盐湖成分差异,高镁锂比盐湖提锂技术通用性差。目前青海东台资源和青海佛照蓝科锂业两家企业已攻克从高镁锂比盐湖卤水中提锂难题,并成功应用于工业化生产,2021 年两家企业产量合计已达到 1. 65 万 t,约占盐湖锂盐总产量的 69% 。
未来随着盐湖企业新建扩建产能不断释放,盐湖锂产量还将继续增长 。近年来,江西锂云母矿产量不断增长,2021年已达到 1 万 t,未来国内锂云母矿产量还有增长空间。
中国锂盐生产
2007—2021年中国锂盐产量从 2. 34 万 t 增长到 12. 34 万 t ( 折碳酸锂当量,下同) ,年均增长18. 1% ,占 全 球 比 重 从 24% 增 长 到 52% 。其 中2007—2015 年产量稳步增长,2015 年以后,受新能源汽车产量快速增长的拉动,中国锂盐产量高速增长。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推荐转发评论留言
欢迎标注来源转载
2021年中国锂盐总产能达到 20 万 t,其中锂辉石提锂产能 14. 26 万 t,2019—2020 年有多个扩建及新建项目,中国锂辉石提锂产能达到29. 31 万 t /a。2021 年国内卤水提锂产能约为 5 万t,青海东台资源 2018 年下半年 1 万 t 碳酸锂产能投产,佛照蓝科锂业 2020 年建成投产 5万 t 碳酸锂产能,青海恒信融年产 2 万 t 碳酸锂,中国卤水提锂产能达到 13 万 t /a。
未来江特电机、江西合纵、海汇龙洲及金辉锂业等江西云母提锂企业新建云母提锂产能约 12. 7 万 t /a。2020 年中国锂盐产能达到 55 万 t。2021 年中国锂盐生产加工原料构成为: 进口锂辉石精矿 8. 94 万 t,占比 72% ; 国内卤水提锂产量2. 4 万 t,占比 20% ; 国内锂云母矿产量 1 万 t,占比 8% 。中国锂盐生产加工原料对外依存度为 72% 。
中国锂消费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统计,2021年中国锂消费量为 12. 47 万 t,其中: 电池领域用锂居第一,占 67% ; 玻璃陶瓷居第二,占 7% ; 医药居第三,占 6% ; 润滑脂居第四,占 3% ; 催化剂居第五,占 3% ; 五者合计占锂消费的 86% 。
电池领 域 也 是 近 年 中 国 锂消费增长最快的领域,2012—2021年该领域占比从 33% 提高到 67%。2021 年中国锂消费量 12. 47 万 t,2007 年为2. 28 万 t,2007—2021年 年 均 增 长 19% ,其 中:2007—2019年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 3C 产品飞速发展的带动下,中国锂消费增长较快,从 2. 28 万 t 增加到 6. 58 万 t,年均增长16% ; 2009 年以后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刺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无到有,迅猛发展,尤其是 2014—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量从7. 85 万辆骤增至 79. 4 万 辆,同时中国锂消费从6. 58 万 t 增加到 12. 47 万 t,年均增长 24% ,新能源汽车成为拉动锂消费增长的最大动力 。
对外依存度
受资源条件所限,中国锂矿供应增长缓慢,与快速增长的需求矛盾尖锐。2012—2021年锂矿产量从 1. 8 万 t ( 折碳酸锂当量,下同) 增长到 3. 40 万t,锂消费量从 5. 5 万 t 增长到 12. 47 万 t,资源缺口从 3. 7 万 t 扩大到 9. 13 万 t,锂资源对外依存度从 67% 增至 73% 。中国通过大量进口锂辉石精矿在国内进行锂盐生产,锂盐产量快速增长,2021年产量达 12. 34 万 t,与加工原料相比仍有 8. 94 万 t的缺口 。
未来中国锂供应与锂需求
据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分析: 2022年中国锂需求量达到 25. 25 万 t ( 折碳酸锂当量,下同) ,2022年中国锂盐产能将达到55 万 t,从锂盐产能来看,可以保证 2022 年中国锂需求量; 但国内锂矿产量增长缓慢,2021年仅 3. 4万 t,据本研究预测,到 2022 年中国锂矿供应能力增长到 8 万 t,但缺口仍高达 17. 25 万 t,对外依存度 68. 3% ,未来国内锂矿资源供应不能满足需求,资源缺口仍将存在,锂资源对外依存度将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在 70% 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今后废旧锂电池回收的锂也将是资源,如果我们对这部分资源加以重视,综合回收利用,也能弥补我国部分资源缺口。
结论与建议
通过系统分析中国锂资源供需形势及对外依存度,本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 中国锂矿资源丰富,且分布集中,但我国锂辉石矿主要分布在四川西部地区,海拔高、基础设施差、民族问题复杂,开发受到很大限制。国内盐湖锂资源面临镁锂比值偏高、分离难度大,提锂技术通用性差等难题。因此中国自产锂矿产量增长缓慢。
2)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锂盐生产国,2021年锂盐产量占全球 52% ,但生产加工原料主要依赖进口锂辉石精矿,2021年中国锂盐生产加工原料对外依存度为 72% 。
3)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锂消费国,新能源汽车成为拉动中国锂消费增长的最大动力。
4) 从目前来看未来国内锂矿资源供应不能满足需求,资源缺口仍将存在,中国锂资源对外依存度将 在 一 定 时 期 内 保 持 在 70% 左 右 。
未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锂资源的需求会持续快速上升,而国内锂资源供应能力较弱,供应缺口将长期存在,建议:
1) 进一步加强国内锂资源勘查,在资源潜力大的地区部署重点找矿工作,加快国内硬质岩锂开发进度,重点开发四川李家沟锂辉石矿等项目,提高国内精矿供应量,鼓励企业布局南美优质盐湖锂资源;
2) 加大科技攻关,尽快解决我国高镁锂比盐湖提锂技术难题,降低我国盐湖锂资源的开发成本,提高国内盐湖锂供应能力; 并制定相关政策,提高盐湖锂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3) 从锂电池全生命周期出发,加强对废旧锂电池回收处理技术的研发,同时呼吁国家建立生产责任者延伸制度,按照 “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电池生产厂家有义务承担起处置废旧锂电池回收的责任,从而实现废旧锂电池处置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核心素养定位 |
体系架构预览 |
1.知道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并结合区域图或地形图掌握其分布的规律性。(区域认知) 2.掌握我国水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理解水资源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的主要措施;综合分析我国主要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综合思维) 3.从全球化的视角,综合分析资源开发条件、资源问题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
一、自然资源概况
1.分类
(1)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
(2)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等。
2.我国自然资源的总体特征
3.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
二、土地资源
1.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
2.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有利: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地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不利:人均占有量少,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林地、耕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且破坏严重。
3.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填图绘图]
在上图中标出下列内容:
(1)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2)三大林区:东北、西南、东南林区。
(3)标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观察其土地利用类型。
字母 |
土地利用类型 |
主要分布地区 |
||
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
干湿地区 |
主要地形类型 |
||
A |
以水田为主的耕地 |
季风区 |
湿润地区 |
平原、盆地、丘陵 |
B |
以旱地为主的耕地 |
季风区 |
半湿润地区 |
平原、丘陵、高原 |
C |
林地 |
季风区 |
湿润地区 |
山地、丘陵 |
D |
草地 |
非季风区 |
半干旱、干旱地区 |
高原、山地 |
三、水资源
1.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2.我国水土资源分配特点
我国水资源中,南方占80%,北方占20%;土地资源中,南方占40%,北方占60%。由此可见,我国南方地少水多,北方地多水少,水土资源南北方配置不合理,加剧了我国北方地区缺水的程度。
我国北方和南方水土资源比较图
3.我国水能资源的基本特点
我国水能资源分布图
(1)蕴藏量大,可开发量居世界第一。
(2)地区分布不均:大部分集中在A西南地区,其次是B西北地区和C华南地区;按流域来说,长江流域最丰富。
(3)大型水电站的比重很大。
(4)开发利用率低。
四、矿产资源
1.分布特点: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2.能源矿产
中国主要能源矿产资源分布图
[填图绘图]
在上面图中标出下列内容:我国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的主要分布省区,思考我国实施北煤南运的原因。
(1)煤炭:储量丰富,产量第一;主要集中在我国北方,以新疆、内蒙古、山西和陕西为主。
所在省区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黑龙江 |
江苏 |
安徽 |
河南 |
煤矿名称 |
开滦、峰峰 |
大同、阳泉、西山 |
阜新 |
鸡西、鹤岗 |
徐州 |
淮北 |
平顶山 |
(2)石油、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以及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和东部沿海大陆架及南海海域。
所在省区 |
河北 |
辽宁 |
黑龙江 |
山东 |
山东和河南之间 |
油田名称 |
华北 |
辽河 |
大庆 |
胜利 |
中原 |
3.金属矿产
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分布
[填图绘图]
在上面图中填出:图中序号代表矿产地的名称,说出我国有色金属较多的省区。
(1)铁矿:以河北、辽宁、四川三省储量最多。
所在省区 |
河北 |
内蒙古 |
辽宁 |
安徽 |
湖北 |
海南 |
四川 |
铁矿名称 |
迁安 |
白云 鄂博 |
鞍山、本溪 |
马鞍山 |
大冶 |
石碌 |
攀枝花 |
(2)有色金属矿:相对集中。
有色金属 |
所在地 |
有色金属 |
所在地 |
|
汞矿 |
①贵州铜仁 |
镍矿 |
⑥甘肃金昌 |
|
钨矿 |
②江西大余 |
金矿 |
⑦山东招远 |
|
锡矿 |
③云南个旧 |
铅锌矿 |
⑧湖南水口山 |
|
锑矿 |
④湖南锡矿山 |
稀土矿 |
⑨内蒙古白云鄂博 |
|
铜矿 |
⑤江西德兴 |
铝土矿 |
⑩广西平果 |
五、海洋资源
中国近海资源分布图
[填图绘图]
在上面图中标出:舟山渔场、莺歌海盐场和长芦盐场。
1.基本特点:海域辽阔、条件优越、资源丰富。
2.主要类型及特点
(1)多样的生物资源
B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主要位于长江口附近,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
(2)丰富的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滨海砂矿。
(3)巨量的化学资源
3.开发利用中的问题
开发利用程度低,海洋灾害频繁、海洋环境污染加剧、近海渔业资源衰竭。
[思考] 舟山渔场成为我国最大渔场的条件有哪些?
提示 ①大陆架宽、浅,水温适宜;②地处台湾暖流和沿岸寒流交汇处,鱼的种类多;③有长江、钱塘江等河流注入,带来大量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盐类,饵料丰富;④周围岛屿众多,为鱼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⑤位置适中,处在我国海岸线的中心地带。
能力点一 中国主要的自然资源
[技 法 突 破]
我国主要的自然资源
水资源 |
土地资源 |
矿产资源 |
海洋资源 |
|
特点 |
总量丰富,人均少,分布不均 |
类型多样,比例不当 |
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
条件优越,类型丰富 |
分布 |
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西北更少;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各年之间变率大 |
①耕地: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湿润、半湿润区);②草地:北方高原山地和青藏高原地区;③林地:东北、西南山区和东南丘陵 |
煤、铁、石油产区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南方居多 |
①鱼类:集中于东海(舟山渔场);②海盐:集中于渤海(长芦盐场);③石油:集中于渤海、东海、南海 |
问题 |
水土配置欠佳,淡水日趋紧张,浪费现象惊人 |
①水土流失严重;②土地沙化严重;③森林资源减少;④草场资源超载 |
①乱采滥挖;②破坏环境;③浪费严重 |
①过度捕捞;②海洋污染 |
对策 |
①跨流域调水;②兴修水库;③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
①依法管理;②“开源”“节流”;③建设保护区 |
①贯彻《矿产管理法》;②合理使用;③综合利用 |
①捕养结合;②防治污染 |
能力点二 资源跨区域调配
[技 法 突 破]
1.南水北调
2.西气东输
(1)主体工程线路
①一线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到达上海,主干管道全长4 200千米。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②二线工程:主干线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全长4 900多千米。
③三线工程:主供气源为中亚国家的天然气,主干线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向东向南至广州、福州等地。
(2)意义:
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大气污染,改善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3.西电东送
西电东送三条线路示意图
(1)原因:西部能源资源(水电、煤炭等)丰富;东部经济发达,电力资源不足。
(3)意义:给沿海发达地区提供大量电力,为其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方法技巧 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的影响
(1)经济效益
可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地区分别考虑。输出地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收入,并且可发展相关产业;完善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输入地可获取资源,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获得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输出地可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输入地经济发展加速。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社会稳定。
(3)生态效益
对沿途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点赞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