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产阶段,部分孕妈前往医院,却被告知“来早了”。与“来早了”相比,“去晚了”相对更危险,即在来不及入院的情况下,发生紧急分娩,往往给母婴安全带来很大风险。临产孕妈提前掌握分娩前的信号,选择适当的时机去医院就诊,就显得非常重要,今天就跟着重庆松山医院妇产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临产信号有哪些?
胎膜早破(俗称破水)
破水,指的是有不能控制或少量持续不断的流水,通常是清水状。
有些孕妈可能难以区分破水和尿液,但关键在于,尿液排出时需要用力,而破水则是不受控制地流出。一旦确定是破水,孕妈应立即平躺,以防脐带脱垂,并尽快前往医院待产。同时,记录破水的时间、颜色等信息也是很重要的。
出血
产生的原因是宫颈内口附近的胎膜与子宫壁剥离,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并有少量出血,与宫颈管内的粘液栓混合后排出。只要出血量少于月经量,通常是正常的。但如果量多,应立即去医院。
出血后24—48小时通常会开始宫缩,分娩发动。如果只是出血而无宫缩或胎动异常,可以暂时在家待产,但仍需观察流血、宫缩和胎动情况,并在必要时前往医院检查。
宫缩
宫缩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也是判断分娩进展的重要指标。
对于初产妇,宫缩刚开始时可以暂时观察,不必急于去医院。一般来说,生第一胎的妈妈即使顺利也需要几小时到十多个小时不等。当宫缩频率达到大约5分钟一次,每次持续30秒或以上,并持续1小时以上时,应准备前往医院待产。
但对于已经有过生育经历的妈妈来说,她们可能对宫缩不那么敏感,且宫口开得较快,产程可能缩短至两个小时以内。因此,这类妈妈一旦出现规律宫缩就应该尽快前往医院,以免延误。
胎动
从怀孕第28周开始,准妈妈们需要密切监测胎动监测。通常,每小时应感受到3至5次胎动,这意味着在12小时内,总胎动数应该约30次。
若在任何1小时内胎动不足3次,或者在12小时内总胎动数低于10次,亦或是与平时相比,胎动频率出现超过一半的明显减少或增加,这些都可能是胎儿宫内缺氧的迹象,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检查。
哪些情况需提前入院待产呢?
超过预产期而没生产的
预产期其实只是分娩生产的大概目标时间,准妈妈应该在这个日子的前后观察生产开始的征兆。对于准妈妈来说,如果妊娠到41周左右,哪怕没有分娩迹象,也一定要去医院等待分娩。
身体有特殊情况的
孕妇因为特殊情况如:不良孕产史、胎位不正、多胎、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等,可能会在待产或分娩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必须遵医嘱提前住院待产。(重庆松山医院 供稿)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