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气象台,6月17日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持续性强降雨天气,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有250~500毫米,湖南常德、安徽黄山等局地达500~740毫米。预计,6月25日至27日,江南北部、江汉东部和南部、江淮以及四川盆地东部、重庆南部、贵州北部、广西等地仍有持续性强降水,其中,四川盆地东部、重庆南部、贵州北部、湖北东南部、湖南中部和北部、安徽南部、江西中北部、浙江中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局地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气象专家表示,本轮长江中下游强降水过程具有降雨持续时间长、强降水落区空间重叠度高、主雨带上中小尺度对流系统“列车效应”显著等特点。“列车效应”指的是多个对流云团沿着某一方向,像“列车”一样排列,依次经过同一地区的上空,其结果往往会造成持续性、高强度降水。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介绍,从天气系统分析,24日至27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天气系统维持稳定,副高边缘的西南暖湿气流直接深入到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梅雨锋天气系统在江南北部到长江沿江地区稳定少动,因此降雨落区重叠度高、持续时间长,导致出现大范围强降水。由于暖湿气流旺盛,梅雨锋主雨带上易有中小尺度强降水对流系统发生发展,导致局地性的强降水中心。如上两个原因造成长江中下游沿江到江南北部较高的降水累积量。
未来一周左右,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暴雨灾害风险较高。对此,气象专家提示,公众需注意防范强降水可能诱发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以及城乡内涝等各类次生气象灾害风险。其中,安徽南部、江西北部等地中小河流洪水风险高;安徽南部、浙江西部、江西北部等地局地发生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高;安徽南部、浙江西部、江西北部、湖北东南部、湖南东北部等地局地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高,公众需注意避开河道、山区、低洼地带等灾害易发区。强降雨期间能见度较低、道路湿滑,建议公众合理安排出行,注意交通安全,尽量减少户外活动。(经济日报记者 沈慧)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