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 | 可可
大家好,我是可可,极专业的选手被拉来下场写文章。
趁着这几个月没那么忙,亲自来卷一小段时间。因为不方便露脸所以就不做直播不拍视频啦,找我咨询的唯一方法是文章最下方二维码。
咨询名额非常有限,且用且珍惜。:)
今天的应对方法不仅针对男大佬,我也常用在闺蜜身上。
闺蜜在我生命中可能是和另一半同样重要的存在。男人虽然很好,但闺蜜更像是亲人。每天的行程彼此分享,喜怒哀乐定期一起释放,喝酒吃饭哭哭闹闹大声欢笑。
讲真,我可以想象我的生命没有男人,但是无法想象生命里没有这些闺蜜。(伤感)
怎么一开头就跑偏了,回到主题,我觉得主题更像是:当亲密的人(老公,男朋友,闺蜜,小朋友)说“好累啊压力好大”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答案依旧是很属心流:随心而动。
但随心而动也是讲方法论。我来讲几个我常用的做法,以及说明哪些人、哪些场景适合这个做法。
1. 大量的安慰,靠的都是非语言信息。
第一态度是“允许你一个人呆着”。
联想为我们小时候心情不好,放学后沮丧回到家,想一个人在小书房呆着,这时候爸妈硬要敲门问,“你为什么不开心呀!出来说说呀!又没考好嘛!”
其实挺烦的。压力大、情绪差,大部分人都是需要一个独立安静的空间,写点东西、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缓解下。
我遇到过很多次我那位(对,大佬另一半)情绪很差回到家的情况,我都是一个眼神过去就让他自己回书房了,当作什么都没发生,自己在外面该干嘛干嘛。
而且在绝大部分场合,他一个人修复好了出来,我都是一句不问发生了什么,彻头彻尾当没看到。如果真的想表达关心和心疼,就在吃饭的时候多给他夹点菜,多倒一碗汤,或者饭后多准备点水果。
这里很多女孩会问:不用引导倾诉嘛?——不用。
你期待对方跟你倾诉,这也会形成一种压力。期待是一种隐形的控制。
“期待是一种隐形的控制。”这句话大家反复琢磨。
理解为我们小时候,心情很差回到家,爸妈那种关切的眼神,仿佛他们很懂我们,什么都不问,但又期待我们可以自己诉说,这种所谓的关切也会带来压力。
我很信玄学,起心动念都是能量。“彻底允许一个人成为他自己而不加控制”,是一个非常正且强大的起心动念。
虽然我现在是在做咨询师,我(自认为)引导能力比大部分人都强,但是在很多场合,我是发自内心地允许别人不倾诉。
但依旧要表达关切嘛,所以会在晚上给他揉揉太阳穴,疏通肩颈,做做穴位按摩,准备一下明天要穿的衣服,一天也就过去了。
搞不好这哥们睡一觉明天就自己好了呢!
(以上适用场景:对方内心较为封闭,不习惯在困难出现的时候倾诉;且需要大量的专注思考空间,很可能做一些外人看来很闲散的事情,如刷牙洗脸时,依旧在密集思考各种方案。所以他们在有困难的时候,“不被打扰”的诉求比平时强烈百倍)。
第二态度:轻微引导,观察反应。
我和闺蜜也常常一起住,前两年我某个闺蜜疫情期间在我家住了好久,还把她娘接过来一起住了哈哈哈。
在这个过程中,闺蜜也会有情绪很不好的时候。她:我好烦哦。于是我盯着她的眼睛,笑:小XX你怎么啦(她的名字)!
她:哎呀不说了。
这个时候就觉察到她并不想通过倾诉来缓解,只是想抱怨一下。
于是我爽朗又开心地赞叹:你今天好漂亮呀,宇宙都要爱上你啦!或者:小XX你太漂亮啦!你心烦的时候更漂亮!!
直接用一个高能量的夸赞打消现在的小阴郁,把她从情绪中拉出来。
(以上适用场景:对方平时是很愿意沟通的,但是在职场呆很久,不习惯大段大段地倾诉感受、想法这些很“娘”的举动,且情绪来得快去得快,情绪注意力较容易被转移)。
另,很多时候大佬也容易随口抱怨,比如“最近太累了”,这时候就不太适合“你太帅啦!宇宙都要爱你!”人家以为我神经病。
这时候我就会随手发一张最近做的美食图过去,比如自己包的饺子,或者煲的汤、煮的清汤面,大部分人看到美食都会感觉岁月静好的轻松,情绪也能被舒缓一些。
如果然后搭配文案,“没事,累了就来休息,每天给你做好吃的~” 这个是浓情蜜意的表达。
我还说过非常霸气的话,“没事!大不了破产我养你!”(这个要看两个人的关系和信任度,不能让人觉得你在诅咒人家破产哈哈,随机而动)
2.通过语言安慰
以上都是很省力的安慰方法哈哈,主打一个避重就轻权当看不见。
但是也有一些情况下,他/她是实实在在希望通过高质量的对话,获得方案,减缓焦虑。
或者当上面两种情况的人,某一天突然想认真倾诉时,可以用这个方案。
这个时候就要非常聚焦,非常全神贯注地倾听和共情,把自己清空,暂时忘掉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需求,去全然感受对方的感受,沉浸在对方的情绪里。
理解完后,再回到自己的身上,结合对方的情绪+自己的认知,客观理性输出自己的观点,这对于很多新手而言,其实是非常耗能的步骤。
有一个闺蜜遇到了一个对亲密关系很恐惧的小哥哥,把她折磨得非常痛苦。跟我在微信上倾诉,我先让她多说说发生了什么,也问了很多细节。
这个步骤很重要,人在回忆和倾诉“发生了什么”的过程里,可以起到缓解情绪、梳理感受的作用。倾诉本来就自带疗愈效果。
这个时候,我会帮她确认感受,“他做这些事,你是会感觉挺不受重视的,故意在忽略你”。她:是的。
这个时候我一般都会让对方认知到一个更客观的事实,“对于一个情感模式安全的人而言,做这些事的确可能意味着不喜欢、不重视。”
她:对另一些人来说不是的吗?我:嗯,在亲密关系中自如接收爱和给予爱,对一些人而言是有难度的。
这个时候观察她是继续想抱怨男生的行为(说明还在焦虑伤痛的情绪中,需要进一步共情情绪),还是转而问我“那他们是怎样的模式呢?”(说明理智开始上线,或者希望通过认知调整,来舒缓情绪)。
然后我就开始解释一个人的行为会有多种不同含义,不同情感模式的人,在不同的状态下也会呈现出不同状态,绝大部分行为都不指涉“他爱不爱你”,很多时候是他们自己模式的衍生。
到这个点,闺蜜的情绪也就好了很多。
以上步骤,就是抱持对方情绪+自我观点输出。我先倾听你,抱持你的感受和情绪,然后轻轻给你一个我自己的观点。
这也是共情的步骤。很多人觉得共情是一心扑在对方身上。其实不对。共情是需要以坚定的自我内核为前提的,你全然感受对方的感受后,还能回到自己身上,坚定输出自己观点,不被对方激烈的情绪带走。
好啦!这是上一篇文章,读者留言要看的选题哈哈,不知道你们还满意吗。
有关如何安慰人,如何抚平情绪,是非常非常非常大的学问,今天先放三个我自己最常遇到的场景。希望以后还有机会慢慢写。
我常说“随心而动”,恋爱本来就是一件非常可爱、随机、没有公式的事情,要的就是一个灵活可爱,不背公式。
我是可可,有限名额做咨询。加我微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