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说明】
本文是 上海进才实验中学杨蕾老师的《学习科学》课程心得,介绍了她在学习“知识可视化”一章时,对课程中所呈现的教学案例所产生的感慨。
以下为全文转发。
——————————————
作为初中化学老师,王老师课程中的水分子案例给我的触动很大。
在《学习科学》课程中,教学顺序是这样的:
先呈现水分子,但是不命名
让学生对照图像或模型,观察、猜测、互动,最后再进行命名。
而如果是我们一线老师讲课,顺序则是反过来的的:
先呈现分子的定义——以水分子为例,说明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最后呈现可视化素材,帮助学生理解。
显然,还是先呈现素材——观察元素和其间的关系——进行命名——最后完整讲解,这种教学顺序更接近化学知识被发现的过程,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
更多关于“知识可视化”、“先情境、后语义”等高效教学原理与方法,欢迎学习王珏老师《基于学习科学的高效教与学方法》网络课程,有详尽讲解!
付费课程:69元,无任何时间限制、作业要求,随时可学、终身有效!课程地址(网易云课堂):
aigc:ai教学应用技巧集
xxkx:学习科学研究文章
wk:微课超级大全,设计制作应用一网打尽
ppt:PPT技巧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