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自科技与星动纪元强强联手,布局人形机器人在智能物流领域的应用。一方具备深厚场景落地经验,一方拥有清华技术基因,双方将通过联合攻关突破传统方案局限,持续推进研发与推广,助力制造业向高效、柔性、智能升级,前景值得期待。
今年6月,北自所(北京)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自科技”)与北京星动纪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动纪元”)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探索人形机器人在智能物流核心场景的融合发展路径。一方是深耕智能物流领域的行业领军者,另一方是清华大学孵化的科技“新势力”,科技与产业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本刊记者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现场对双方高层进行独家专访,深度解读此次合作的关键意义。
王振林
董事长
北自所(北京)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王勇
董事、总经理
北自所(北京)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陈建宇
创始人
北京星动纪元科技有限公司
一、寻变:强强联手,合作布局
当前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技术已经发展到初步具备应用基础的阶段,市场需求逐渐浮出水面,有望在工业物流场景规模化落地。在技术供给侧与市场需求侧的共同推动下,深耕行业多年的头部物流企业与技术力量雄厚的机器人企业合作,利用双方在技术和场景上的独特优势,有望探索出一条物流场景智能化升级的新路径。
记者:作为深耕仓储物流50余年的行业领军者,北自科技在智能物流领域积累了深厚经验,为何选在这一时间节点进行人形机器人布局?这次合作有哪些重要意义?
王振林:我想用两个“必然”和一个“互补”来回答合作的缘由。
第一,布局人形机器人是顺应社会变革与行业趋势的必然。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正在赋能千行百业,北自科技作为智能仓储物流龙头企业,必须踏准时代节拍。
第二,这是北自科技战略发展的必然。上市后我们正推进“十五五”规划,目标是打造世界一流企业,除巩固传统优势外,更需要开拓人形机器人应用的新场景。
第三,我们与星动纪元优势互补。星动纪元有清华技术基因,陈建宇教授团队在研发上实力强劲;北自科技则具备场景落地能力,双方结合能将技术与应用深度融合,实现人形机器人技术在物流工业场景中的落地。
北自科技与星动纪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等新技术,无疑已经成为物流行业升级的最新驱动力。我们希望此次合作成为行业标杆。此外,对北自科技而言,本次合作更是重塑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关键一步,完全契合北自科技的“十五五”战略目标和战略定位。
记者:星动纪元作为人形机器人企业,此时选择与物流领域合作有哪些考量?
陈建宇:我认为此次合作是在“正确历史时间点”上的完美实践,对技术与市场而言都是最佳时机,具备合理性与必然性。
从技术发展角度看,机器人技术因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而实现突破,从传统编程式的固定任务模式,升级为基于大模型、端到端数据驱动的自主泛化模式,能处理更复杂、通用的任务,效率和成功率大幅提升。机器人硬件的形态更灵活通用,进一步提升了技术上限,有望开始规模化落地。
从市场需求角度看,近些年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流运输、生产制造的市场需求持续旺盛。此外,劳动力紧缺问题加剧,且物流仓库等工作环境对人类不够友好,导致自动化需求快速增长。因此,技术供给升级与市场需求增长形成共振,造就了合作的最佳时机,北自科技与星动纪元的合作,正是供给端技术能力与场景应用需求端结合的绝佳案例。
二、突破:场景验证,优势互补
在本次合作中,北自科技将聚焦智能物流核心场景,与星动纪元展开联合攻关,基于现场数据训练强大的端到端神经网络控制器(大模型),构建标准化的“共性元技能操作库”,实现对复杂工业场景中物流(搬运、分拣、扫码)等任务和人员操作的智能控制,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变革。
记者:星动纪元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在物流场景应用方面有哪些技术优势?
陈建宇:凭借软硬件全栈一体化技术路线,星动纪元目前已具备在智能物流场景快速落地人形机器人的技术积累和实力,在算法、硬件、数据层面均有技术优势。
星动纪元人形机器人进行物品分拣
在算法层面,星动纪元端到端技术路线,具备一体化、规模化、简洁通用的优势。星动纪元率先打造出全球领先的端到端强化学习双足机器人,以及融合世界模型的端到端大模型应用于五指灵巧手操作,为物流场景中机器人的复杂操作和灵活移动提供了强大的算法支撑。
在硬件层面,星动纪元实现底层技术元件全自研,硬件水平在全球范围内属于领先梯队。人形机器人本体在两年内实现了六七次迭代,具备55个自由度;研发出行业首创的关节全直驱仿人五指灵巧手,配备12个全主动自由度,具备速度快、力量大、更耐用的高性能,为机器人在物流场景中的稳定运行、高效作业以及适应复杂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数据层面,星动纪元融合世界模型的端到端机器人大模型能够深度融合海量视频、真机、仿真和互联网数据,实现高效低成本数据训练,使机器人有更好地泛化能力理解并适应物流场景中的各种情况。通过与北自科技合作,其丰富场景和数据能帮助我们把模型和方案在物流行业做得更深入与完善。
记者:人形机器人与传统物流机器人方案存在哪些本质差异?
王勇:北自科技过往采用的传统关节机器人与AGV组合方案,虽已实现“手”(机械臂作业)与“脚”(AGV 移动)的能力集成,但仍存在三重核心局限:
其一,环境适应性不足。传统设备需对工厂环境进行结构性改造,而人形机器人可直接适配人类工作空间,无需环境改造。
其二,工作柔性欠缺。传统设备往往只能按预设程序执行指定场景的单一任务,无法处理突发任务,人形机器人则可灵活切换搬运、分拣、拣选等多元作业。
其三,智能决策能力缺失。传统方案缺乏环境感知与自主决策能力,而人形机器人搭载具身智能系统,具备复杂环境探测、认知推理及语言交互能力,可实现柔性化服务决策。
记者:星动纪元的人形机器人将率先融入北自科技的哪些智能物流场景中?
王勇:北自科技服务过100多个细分行业,每个行业都有独特需求。物流是智能制造的关键环节,有大量场景可应用人形机器人。就搬运而言,不同行业对速度、节拍、可靠性和稳定性等的要求有所不同,这本身就是复杂的场景。而在生产线中,工人需要完成一些复杂动作,而且基本无法用关节机器人来替代,现在我们希望通过人形机器人来实现突破。可以说,人形机器人能胜任很多工作,在大量工业场景中都有应用潜力。
在技术融合层面,我们将依托星动纪元人形机器人的柔性化优势,用其逐步替换恶劣工况环境、高强度重复性劳动以及精细复杂作业等相关岗位作业,以此提升作业效率、降低企业劳动成本,推动智能物流系统向柔性化方向升级。
三、启航: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智能制造是实现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核心技术和主线,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任务。人形机器人技术能够填补传统自动化设备的柔性缺口,尤其在非结构化环境、复杂操作环节中展现出独特优势。在物流领域,国外的Figure、亚马逊等企业已在物流场景落地人形机器人技术,我国将如何实现人形机器人在物流场景中落地?
记者:北自科技与星动纪元后续合作的具体规划是怎样的?
王勇:在智能制造业推进的过程中,物流始终是关键一环,人形机器人可以应用在大量的物流场景中。北自科技与星动纪元的双方合作,今后将分两步走:
在技术研发层面,北自科技将现有的多年积累的数据,结合物流业务与制造业工艺,在人形机器人平台对硬件和数据积累进行二次开发,适配更多场景。
在市场推广层面,采取“1+n+n”策略,先深耕单一行业领域,积累经验后再复制到其他行业,并逐步扩大应用范围。同时,双方将共同开展技术创新与标准制定工作,深入推进人形机器人在智能物流场景的应用创新。
记者:星动纪元对于未来在物流领域的深耕有哪些规划?
陈建宇:星动纪元与北自科技的技术协同,将探索和挖掘人形机器人在物流领域更多细分场景的应用潜力,推动物流向“高效、柔性、智能”方向转型升级。基于人形机器人基础技术和场景化二次开发的合作模式,构建长期稳定的人形机器人技术合作生态,推动人形机器人在物流场景的商业工程化落地,实现双方技术升级与市场拓展的互利共生战略合作新格局。
北自科技人形机器人“物流小精灵”
参加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药品分拣场景比赛
具体来说,一方面,星动纪元会加速机器人产品迭代,提升稳定性、质量和续航能力,同时依托北自科技的场景与数据,深化物流行业的模型应用;另一方面,星动纪元将拓展应用的场景与生态,推动制造业升级与人形机器人落地双向发展。
记者:在人形机器人技术加持下,您对物流领域未来有何展望?
王振林:今年6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与科创、产业创新融合,此次北自科技与星动纪元的战略合作正是响应这一方向。我们双方将聚焦核心技术突破、场景落地技术融合、行业生态打造、产业重塑四大维度,以北自科技 “依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追求卓越,发挥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交付美好”的理念,推动物流装备行业在人形机器人技术加持下实现新突破,创造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