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中,王熙凤是一个拥有出色管理能力的女子,作为荣国府长房儿媳妇,凭借过人的管理能力,竟然在二房这边长期代理着管家职位,这本身,也说明了她的能力。
王熙凤代理荣国府的管家,正常收入是不多的。《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探春等人前来找凤姐加入诗社活动,便有这样一段对话:
老太太、太太罢了,原是老封君。你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银子。
由此可见,凤姐正常的工资,是与众多小姐的月钱差不多的。只是,除此之外,凤姐是否还有其他的收入呢?
当然有,这也是,她如此拼命操持管家的动力。
原文对于凤姐的收入,通过众多的细节,向我们展示了五种收入来源。
1、正常工资,也就是她与李纨等人对话的这段,其月钱,大概在三两多两银子左右。
2、挪用下人的月钱放高利贷。林黛玉第一次进荣国府,就在凤姐满心欢喜的赞美她的时候,王夫人突然说了一句这样的话:凤丫头,这个月的月钱发了吗?
如此突兀的一句话,相信许多朋友是不容易理解的,但是,当我们通过平儿与袭人的对话,却能发现,这其中大有文章。
袭人又叫住,问道:“这个月的月钱,连老太太、太太屋里还没放,是为什么?”
平儿见问,忙转身至袭人跟前,又见无人,悄悄说道:“你快别问!横竖再迟两天就放了。”
袭人笑道:“这是为什么,唬得你这个样儿?”
平儿悄声告诉她道:“这个月的月钱,我们奶奶早已支了,放给人使呢。等别处利钱收了来,凑齐了才放呢。因为是你,我才告诉你,可不许告诉一个人去!”
袭人与平儿关系亲密,从小一块儿长大,因此,她们之间,是没有秘密的。而我们,从平儿之口,也能看出,凤姐挪用下人月钱放高利贷的真实一幕。
按平儿的说法,王熙凤仅凭挪用下人月钱放高利贷这一项,一年下来便能获利上千两银子。
如此一来,我们便不难理解王夫人那句突兀的言语了,毕竟,当着王夫人的面过分的赞美林黛玉,她是不会高兴的。因此,必要的警告,显然是需要的。
3、借着贾府的影响力给人打官司。
在秦可卿的葬礼之上,在水月庵,王熙凤与净虚老尼达成了一笔交易,通过贾府与云光节度使的关系,通过权力拆散原本定有婚约的金哥与守备之子,从中获利三千两银子,最终造成了,金哥与守备之子双双殉情。
当然,对于这一幕,凤姐是看不到的,也不会在意,而通过这一次的交易,也让她更为轻松地体会到了如此方式挣钱的法子,从此以后,胆子也越来越大了,可想而知,其凭借如此方式所得到的利益,究竟有多少?
4 替人谋差事。
王熙凤作为荣国府的代理管家,与贾母、王夫人这些当家主母的关系都十分的要好,也是因此,但凡荣国府中有了新的差事,那些想要找门路获得差事的下人们,都会默契地找凤姐这条路子。
比如原文描述的十分详细的贾芸求职。为了大观园中种植的这件差事,贫穷的贾芸,从晲儿这里借了十二两银子购买麝香、冰片,借口这些都是朋友转赠而送给了凤姐。
再比如,王夫人身边的丫鬟金钏儿投井而死,导致王夫人身边的大丫鬟出现了空缺,那些想要替女儿谋到这个职位的下人们,也是纷纷忙着给凤姐送礼。
虽然,最终因为王夫人的一句话,她并没有再额外增添丫鬟,而是将原本属于金钏儿的月钱给了玉钏儿,但是,很显然,凤姐为此受到的礼物,是不会退的。
5、年底分红、逢年过节的收益。
作为荣国府的琏二奶奶,她的收入,除了正常的月钱外,还包括逢年过节长辈的打赏、年底的分红。当然,这笔收入并不一定多,但长年累月的积累,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最重要的是,作为荣国府的一分子,又是代理管家,凤姐的支出几乎为零。
从《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与贾雨村讨论荣国府起,到《红楼梦》第五十五回凤姐因为流产进入休养,这期间,凤姐当家的时间,大致有11年之久(借用林黛玉的年龄,《红楼梦》第二回,林黛玉四岁;《红楼梦》第四十五回,她与薛宝钗闲聊,提到了她十五岁的年龄)。
而在这十一年的时间里,凤姐究竟谋利了多少?我们是难以估算的,但显然,拥有如此雄厚的资产,是足够她的女儿巧姐度过一生的。
只是,我们从《红楼梦》第五回的判词以及《红楼梦》中众多的线索可以看出,作为凤姐的女儿,在贾府遭遇劫难后,不仅没有过生正常人的生活,反而还流落到烟花巷,最终,还是被刘姥姥变卖房产,拯救了出来,与板儿结为了夫妻。
对于这一点,相信有不少人是这样理解的。王熙凤作为荣国府的琏二奶奶,即便她的收入多,财富雄厚,但在面对贾府被抄家的时候,这些财富,也是要被充公的。
当然,这在正常情形下,是极有可能的,问题是,凤姐并非一般人;而在《红楼梦》中,作为荣国府的少奶奶李纨,更是在贾府抄家后,与儿子贾兰过生了优渥的生活。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在贾府遭遇抄家的前夕,有不少人,已经嗅到了危机,早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选择了转移财富。
正如江南甄家被抄家的时候,荣国府收到寄存在甄家寄存的几箱财富一般。
对于李纨转移财产的方式,最合理的,便是她通过李婶娘频繁出入荣国府;而对于凤姐转移财产的方式,最合理的是什么呢?当然是通过她的兄弟王仁频繁进京。
按说,贾府在遭遇抄家后,巧姐作为荣国府的一分子,会被进行公开贩卖,而在这个时候,若王仁拿着凤姐的财富,托人相助,是必定能够拯救她的。
但是,我们从巧姐最终的结局来看,却并非如此,而究其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从原文的两个细节中,可以找到答案。
1、凤姐的判词。
在王熙凤的判词中,有这样的一句“哭向金陵事更哀!”这个哀是什么意思?我们从凤姐的整首判词中,可以看出,她是在被贾琏休妻后,才返回金陵的。
只是到了金陵,她又遇到怎样悲哀的事情呢?此时此刻,又有怎样的事情,还值得她悲哀呢?想来,最为肯定的,就是她的财富被王仁占有,就是她下半辈子的物质基础成了空。
2、巧姐的判曲。
在《红楼梦》第五回中,在巧姐的判曲中,有这样一句话:
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劝人生,济困扶穷,
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通过这首判曲,我们可以推断出,巧姐的落难,正是由她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造成的,只是好在,昔日凤姐救济的刘姥姥出现了,才将她从烟花巷拯救了出来。
小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凤姐揽权谋私利,积攒了一辈子的财富,为何会成空了?为何她的女儿巧姐,最终会流落烟花巷?在这背后,是亲情的冷漠,更是世态炎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