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迎来首只市值退市股。7月25日,*ST深天自开市起停牌,前一日夜间,*ST深天发布公告,称因公司股票6月27日至今已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市值均低于3亿元,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将被深交所终止上市交易。
今年以来,随着监管力度不断加强,A股常态化退市格局逐步形成,资本市场正在加速出清。专业人士指出,通过完善市值退市等多样化退市渠道,资本市场优胜劣汰效应进一步显现,将有效净化市场生态,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7月24日晚,*ST深天发布公告
上市公司市值退市风险加大
7月24日,*ST深天开盘即跌停,最终每股报收1.72元,总市值收于2.39亿元。至此,该公司收盘市值已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3亿元,此前,公司已连续多日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称公司股票将存在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市值退市的公司将不设退市整理期。*ST深天表示,根据相关规定,上市公司股票被深交所强制退市后,进入退市整理期,因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而终止上市的除外,因此,*ST深天将不进入退市整理期。
“股票市值低的背后是估值低,或者股本小,这都说明企业在上市期间的成长性差。”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小市值企业通常经营能力也较弱,不容易抵御市场波动,因此对投资者而言风险较大。
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安排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2020年12月,沪深交易所发布改革后的退市制度征求意见稿。这一新版退市制度主要在交易类指标、财务类指标、规范类指标和重大违法类指标等四方面以及退市流程,其中新增了“市值退市”这一指标,标准为连续20个交易日总市值均低于3亿元。
“市值退市是国家出台的与国际资本市场对接的退市制度,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引导上市公司、投资者正确认识公众公司特质和责任。”中国证券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李有星表示,这一标准对于鼓励上市公司做大做强主业,提高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根据今年完善的新版市值退市指标,主板A股(含A+B股)公司的市值退市标准将自10月30日开始从3亿元提高至5亿元,4月30日至10月30日为过渡期,标准仍为3亿元。
就当前A股市场来看,已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面临市值退市的风险。截至目前,总市值低于5亿元的公司共28家。此外,*ST美讯此前也曾多次发布公告,提示公司股票存在可能因市值低于3亿元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资本市场生态进一步优化
“市值退市第一股”的出现,也引发了投资者对A股市场生态的进一步关注。业内人士指出,“退市难”一度是A股的代表性特征。
海通证券此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对比退市机制较为成熟的美股市场,A股的退市路径仍有进一步拓宽的空间。按当年退市数量与上市公司总数之比衡量退市率,2010年至2022年期间美股历年平均的退市率已经达到6.7%,而同期A股仅0.3%。
近年来,资本市场的退市力度已得到进一步加强,监管部门瞄准“空壳僵尸”和“害群之马”,努力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今年4月,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出台,明确提出“加快形成应退尽退、及时出清的常态化退市格局”。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近30家上市公司被交易所终止上市,并从A股市场摘牌,其中交易类强制退市类型最多,以股价低于1元的“面值退市”为主。
“市值退市对于上市公司的警示效果明显,特别是对一些空壳公司、妖股有极大的震慑作用。”沈萌表示,这将有效净化市场环境。
记者梳理发现,以*ST深天为例,近年来公司经营状况堪忧,存在多重退市风险。自2021年至今,*ST深天连年亏损。同时,该公司实控人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问题也一直未能解决。根据*ST深天最新年报,公司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人占用公司资金余额1.37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685%。
“上市公司必须专注主业高质量发展,做到可持续发展,给投资者回报,特别是股本小的小盘股公司尤其注重公司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李有星指出,上市公司要做好市值管理,才能吸引投资者长期投资,提前预防和化解市值退市风险和危机。而通过市场的市值淘汰,也将进一步提振投资者信心,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对于投资者而言,李有星表示,市值退市的出现也警示投资者,应树立长期投资和投资有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公司的理念,避免炒小、炒差的投资心理。
南方+记者 周美霖
【作者】 周美霖
289财经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