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为何能持续八年之久,而且是发生在大唐盛世时期
安禄山是玄宗一手提拔的三镇节度使,给了他太大的权力,安禄山逐渐把各层军官都换成了自己人,即使这样玄宗还视而不见。杨国忠为了争宠又整天哔哔安禄山要造反,把安禄山吓得不轻,可能也是逼反安禄山的原因之一。安史之乱的根源是玄宗的老年昏聩,会打那么久也是因为老年李隆基与李亨的昏庸无能。
李隆基先贬战神王忠嗣导致其早亡,后又杀掉大将高仙芝封常清,最后逼迫哥舒翰出潼关与叛军决战,野战失败导致潼关失守进而长安沦陷局势失控。当时的形势叛军在河北的老巢已经不稳,如果依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的战略固守潼关,叛军已经进退维谷命不久矣。后面继位的李亨也是昏招迭出,导致安史之乱差点亡国,好在安禄山史思明这俩货实在太渣,都被自己儿子弄死了
安史之乱之所以旷日持久,初期是因为叛军实力太强,更重要的是唐玄宗和唐肃宗的昏招频出。唐玄宗听信谣言,不顾反对,催哥舒翰出潼关,18万唐军,一战尽丧,不仅长安丢失,还把河北平叛的大好形势葬送。
唐肃宗不听李泌之言,围魏救赵,直捣范阳,反而重用房琯攻长安,结果一战丢了8万有生力量。后来,唐肃宗又不信节度使,结果让鱼朝恩做观军容使,结果9大节度使力量分散,20万人被史思明打的丢盔弃甲。总之,每次叛军要接不上气的时候,唐朝这父子俩,总会送上神助攻。
并且安史之乱可不是八年,只是打了八年后基本上停战了,安和吏死后不久都打烦了,于是判军说我还是唐的部下,唐面子有了,就顺便同意了,于是判军的小帝国就这样建立了,唐越来越弱,更没能力管判军的地盘,直到唐灭亡。那地就是燕云十六州的前身,到宋都念念不忘几百年,是从安史之乱就开始慢慢离开汉人的统治的。
而唐玄宗主动送掉潼关的骚操作,唐军精锐部队损失大半,让叛军看到了唐朝皇帝的无能和军队的外强中干,士气大振,而且玄宗的儿子肃宗和他爸也没啥两样,都胡乱插手军队作战,这样下来安史之乱不打那么久都对不起玄宗肃宗两父子的瞎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