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出,二战德国闪击苏联,是德军走的最后一招棋,攻占苏联是德军的最后目标。实际上,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进攻苏联是德军害怕腹背受敌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相比占领西欧和英伦三岛,苏联的价值除了信仰价值观有差别外,也就是战略资源的吸引力。
首先,解决家门口的危机才是德国发动二战的优先选项。
二战为什么会爆发?说到底根子还是出在英法这些老牌帝国主义身上,如果一战后英法不强加给战败国德国高额战争赔款,不把德国变成英法的加工厂和经济振兴的发动机,德国也不会迅速崛起和东山再起。
虽然说第三帝国是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但没有民众和德国上下的支持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何况当时欧洲的战争环境条件完全掌握在英法手中,纵使德军有占领整个世界的野心,他拿什么去实现呢?
所以,实事求是地讲,第三帝国从1933年上台到1939年发动二战,只不过6年的时间,期间英法到底承担着什么样的一个角色,德军如何能把闪击战从理论变成现实,从十万陆军发展成为几百万闪击战的部队,德军又是如何做到的,更有那成千上万架的飞机、坦克和军舰,这些无一例外都是有外力在推动。
因此,人们会发现,由于英法只关注自身能否从德国身上获得高额战争赔款,却没想到德国借此会重振军工企业,甚至在世界经济大萧条的不利环境下异军突起,迅速走出经济危机,一跃成为欧洲经济大国,从而带来了军事和方方面面的重新崛起。
从这个层面讲,从德军统帅部掌权开始,他就把优先解决家门口的问题作为首选,即使英国一直想祸水东移,但对德国来说,他发动战争是矛盾的,一方面,英法德从信仰和政治选项上是站一条边的,而苏联却因十月革命成为了他们的对手,从这个角度,英法德包括美国又都是一伙的,所以,德国一边通过军事手段迫使英法屈服,一边通过谈判或其它手段拉英法选边站,但英国和丘吉尔强硬,没有上德国这条船。另一方面,进攻苏联,德国主要是先发制人,也有替西方国家出头清理门户的意图,从宏观上看,闪击苏联是场政治战争而非单一的军事打击。
其次,为什么说攻占苏联不是德国的最后目标?
如果仔细分析德军进攻西欧和闪击苏联的各个作战命令,就会发现德军统帅部对苏联的态度是极其仇恨的,除了把布尔什维克彻底消灭这类话外,就是让斯拉夫民族和俄罗斯人从地球上消失这类话,还要把列宁格勒、莫斯科从地图上抹掉等。他为什么这么仇恨呢?就到底还是苏联跟西方意识形态的差别,他们走的不是一条路。
所以,在分析德国进攻苏联的作战意图时,刚开始德军是为消灭苏军和占领整个苏联而来的,可随着战争的全面铺开,德军发现这不是一场打嘴皮子仗就能打赢的,也不是巴巴罗萨计划说的三个月就能班师回朝的闪击战,而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国力之战,是一场持久战和消耗战。
从战争起源来看,德军当初建立轴心国体制,就是瓜分世界重新洗牌,从一定程度讲一战二战都和德国有关,这个扩张野心也不是德军一个人就有,起码在德意很多贵族军官身上都流淌着称霸世界的野心,这是有战争土壤的。
但如果说占领苏联就是德军的最后一站,肯定是说不通的。因为德军闪击苏联之前,就已经被资源问题困扰已久。况且在闪击苏联之前,德军已经派隆美尔到北非开辟新的战场,大有与日军一个在东一个在西瓜分世界的企图。
通过以上分析会发现,德军闪击苏联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将这个新生的政权摧毁,也要变成他们的殖民地。至于说占领苏联后德国会不会金盆洗手就此打住,那都是骗人的鬼话,真要是德军闪击苏联成功,就会从西伯利亚南下,德日之间可能都会因利益问题反目为仇。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二战苏德战争,曼施坦因反手一击计划为何被否?风险太大条件不够
二战苏德战争,为何战斗精神和作战动力也是战斗力?关键为谁打仗
二战同盟国作战,为何美国参战只是加速了战争进程?名利双收
二战苏德战争,为何说越级指挥并非失败的主要原因?短板问题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