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8月27日,斯大林命令朱可夫以最高副统帅的身份到斯大林格勒指挥作战,苏军统帅部的意图是准备将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撵出前沿阵地,但朱可夫却反其道而行之,在经历三次反击无效后,选择了主动撤退,这是为什么呢?
01朱可夫和阿道夫都来到前线,9月12日是个关键节点。
1942年6月28日,德军精心策划的“蓝色方案”计划付诸实施,博克指挥的B集团军群迅速向沃罗涅日突击,7月17日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和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已经兵临斯大林格勒城下。在这一天,斯大林和阿道夫同一天做出了决定东线战场命运的举措,斯大林命令迅速组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决定打一场城市防御战;而阿道夫却突然命令第4装甲集团军南下增援A集团军群。
但是,尽管苏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还是没有挡住保卢斯第6集团军占领顿河大弯曲,7月28日斯大林下达了著名的第227号不准撤退命令,苏军仍然在29日退过了顿河,而这一天,罗斯托夫也被德军占领,通往高加索的门户洞开。
由于苏军的表现不尽人意,斯大林解除了铁木辛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员的职务,改由第64集团军司令戈利科夫接替,还派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亲自到前线督促作战,而且还派预备队近卫第1集团军和第4集团军火速增援,但收效甚微,到8月29日朱可夫来到指挥部时,保卢斯已经前出到伏尔加河和京古塔火车站,形势非常危急。
朱可夫来到前线以后,先是在指挥部所在地小伊凡诺夫开了个碰头会,他的本意是想避开德军锋芒,保存有生力量再说,但斯大林在9月3日和5日两次命令朱可夫必须发动进攻,朱可夫只好使用近卫第1和第24第66三个集团军对保卢斯实施反突击,结果均告失败,9月10日苏军又试图从北面实施突击与第62集团军恢复联系也没有成功,在这种情况下,朱可夫在9月12日命令收拢战线,苏军撤退到市区,德军从南面突进到伏尔加河,苏军的外围防御阵地全部丢失。
从战史上看,1942年9月12号这天非常关键,在朱可夫以退为守决定在斯大林格勒打一场背靠背作战时,德军统帅阿道夫也于这一天来到了东线指挥部乌克兰的文尼察,在这里,他召见了新上任的B集团军群司令魏克斯和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要求第二天再向斯大林格勒发动进攻,还从A集团军群抽调了9个师加强给第6集团军。
从这个层面讲,有了增援部队,苏军又退守到城内无险可守,保卢斯信誓旦旦地承诺,只要一个星期,第6集团军就能结束战斗。而对朱可夫来讲,从9月12日到11月13日,这关键的两个月,是决定东线战场命运的60天,也是体现朱可夫指挥才能的60天。
02是重点防御还是破釜沉舟进攻,朱可夫选择了前者。
1942年9月13日保卢斯在第4装甲集团军策应下,向斯大林格勒发动了新一轮的进攻,而此时,朱可夫命令第64集团军司令员崔可夫接替第62集团军司令员职务,主要负责斯大林格勒的防守任务,崔可夫向他承诺,只要还有一口气,保卢斯休想占领这里。
朱可夫之所以要任命崔可夫来打这场城市防御战,也是因为崔可夫在战争爆发之前曾经担任过苏联驻华武官,对淞沪会战和长沙保卫战作过深入研究,对如何攻城和防御有第一手的经验体会。
有了崔可夫的坚强防御决心,朱可夫才能静下心来思考如何把斯大林格勒战场与中线勒热夫战场结合在一起的问题。从这里也能看出,作为一个战略家,朱可夫没有被眼前严峻的形势所分心,他和华西列夫斯基商量,应该打一场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更大的战役,让德军在整个东线战场都动起来,从而在兵力上无法相互支援。
朱可夫的建议得到了斯大林的认同,解决莫德尔集团对莫斯科的威胁一直是块心病,这70个师100多万大军从莫斯科战役以后一直盘踞在明斯克到莫斯科的交通线上,随时都有向莫斯科重新进攻的可能。
为此,斯大林命令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以及他的副手安东洛夫秘密制订了一个双星计划,即围歼保卢斯第6集团军的“天王星行动”计划,和围歼莫德尔第9集团军的“火星行动”计划。
应该说,苏军制订的这两个作战计划,从战略上完全把德军调动了起来,当朱可夫在斯大林格勒后方草原集结6个集团军的预备队时,德军也发现了情况不对头,于是也不断往勒热夫方向增派装甲部队,客观上讲,双星行动反而减轻了斯大林格勒方向苏军的压力。
从这个层面讲,从7月17日苏军决定在斯大林格勒打一场保卫战开始,到9月12日朱可夫把部队收拢到城中打防御战,再到制订双星计划以点带面多点开花,这是苏军连续打的主动仗,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东线战场转折点的意义也在于此。
03从莫斯科到斯大林格勒两次示弱后反攻,朱可夫均获成功。
有些人一直对朱可夫使用优势兵力作战颇有微词,认为他指挥作战获得的胜利都是用士兵的伤亡换来的,实际上,对苏德战场这么大的作战空间,使用什么手段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谁赢了。
正因为朱可夫有过人之处,斯大林才会把战场指挥权交到他手上。在莫斯科战役最关键时刻,防守莫斯科的苏军正规部队还不到10万人,但朱可夫从容应对,也是采取了先弱后强、以退为进的打法,用持久战消耗战拖垮了德军,按理,180万德军进攻莫斯科,这算不算人海战术呢?何况还有3支装甲集团军打头阵。
而在斯大林格勒战场,朱可夫命令崔可夫宁死也不能退,实际上心里也是捏了一把汗水的,如果崔可夫在城里真顶不住,别说围歼保卢斯,第6集团军一旦占领这里,就可以迂回北上与莫德尔集团形成对莫斯科的夹击态势,那样就一点回旋余地都没有了。
选择在斯大林格勒后方草原集结预备队,也是朱可夫做两手准备的精心安排,一旦斯大林格勒和勒热夫任何一个方向出现突发情况,这6个集团军就可迅速增援。而对德军来说,因战争潜力和动员机制问题,却没有苏军这么容易补充兵员,甚至在补给和运输方面已经出现了青黄不接的问题。
通过上面的分析看出,斯大林格勒战役并非一场简单的攻城防御战,而从战役背景来看,它更是东线战场命运的决战,所不同的是,德军是以占领城池为目的,各个战场顾头顾不了尾,而苏军却是把中线和南线战场结合在一起。1942年11月13日,斯大林批准双星计划,11月19日、11月25日,双星行动同步展开时,德军就不能提供相互支援了,虽然有曼施坦因紧急空降组建顿河集团军群,仍然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这方面看,朱可夫还是棋高一手。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二战苏德战争,为何苏军要把南线作为主战场?有利于持久战消耗战
二战苏德战争,国防军第21集团军临危受命,为何只存续10天时间
二战苏德战争,为何莫德尔第9集团军不能提前南下?鏖战勒热夫
二战苏德战争,为何南北两线调动频繁中线却按兵不动?目标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