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早已表明,战争只会给人类造成毁灭和死亡,而发生在上个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给全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相关数据显示,这场战争总共波及到了全球超20亿人口,造成7000多万人死亡,同时还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极大的阻碍了人类发展进程。法西斯德国作为二战的罪魁祸首之一,主要参与的是东欧战场,在野心勃勃的希特勒的推动下,整个欧洲地区几乎都因此陷入了战火之中。
尽管法西斯德国在二战前期连连取胜,但历史早就将结局展示给了人们,随着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战争潜力以及战备资源逐渐消耗殆尽的德国无力应对,1945年,苏联、英国、美国和法国宣告德国战败,欧洲战场的战斗基本结束。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这场战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也进行了其他可能性的设想,对于法西斯德国的决策行为,人们曾进行过多种猜想,比如“若是德国晚一点向苏联发起进攻,能否避开冬天取得胜利呢?”又或者“若是希特勒在攻占法国后,就把军队用来巩固已经占领地区的统治,而非进攻苏联,法西斯德国还会迎来战败的命运吗?”尤其是第二个问题,在某知名论坛上引起了人们的激烈讨论。那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呢?
首先做出回答,即使德国将攻击苏联的军队用来巩固在欧洲的统治,也依然无法改写战败的命运。一般情况下,回答这种历史猜想问题也必须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后可以发现原因主要就在于苏德战争是无法避免的。
第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英国和苏联就是德国称霸欧洲的最后阻碍,而面对英国强大的海军,德军无法取得优势,便只好将矛头转向苏联;第二个原因在于,德国本就有攻占苏联的计划,因为德国长期面临着资源匮乏的问题,而国土面积广阔且石油、矿物等资源丰富的苏联无疑让德国十分眼红;第三个原因就是,在苏联原本也制定了攻占德国的“大雷雨计划”,只是德国更早一步实施了巴巴罗萨计划,向苏联发起了进攻。所以综合来看,一旦苏德交手,战备资源匮乏的德军只会再次被苏联拖垮,最后走上投降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