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petrolprices测算,2023年至2025年第二季度区间内,全球各国、地区的居民用户用电价平均为0.166美元/千瓦时。这是均值,单独查看某国时会发现“世界各地的电价差异非常大”。
电价最高的国家有两种,其一是像百慕大、开曼群岛和巴哈马这样的偏远岛屿,它们依赖化石燃料发电,无法直接从邻国进口电力——这些国家的高电价,主要是源于高成本。
第二种是欧洲发达国家,如:意大利,每千瓦时为0.422美元,德国为0.402美元、比利时为0.4美元、英国为0.397美元、瑞士为0.361美元,均位居榜单后列——高电价是因为高税收和高输配电成本。
居民用电价格最低的国家是伊朗(每度电仅需0.003美元)、埃塞俄比亚(0.006美元)、苏丹(0.007美元)、叙利亚(0.014美元)、吉尔吉斯斯坦(0.014美元)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
伊朗与利比亚,由于能源资源丰富,补贴了电价。而埃塞俄利亚、苏丹、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则是由于大多数居民收入非常低,电力是必需品,政府被迫补贴价格。
然而,这种补贴也带来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财政负担,甚至导致伊朗成为全球人均电力消耗最高的国家之一。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伊拉克、卡塔尔、科威特等中东产油国,它们的电价普遍低于0.05美元,政府通过能源收入来维持低电价,以换取社会稳定。
在主要经济体中,美国的电价(0.181美元,第90名)接近全球平均水平,但各州差异极大。得克萨斯州依靠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和自由电力市场,电价可低至0.12美元,而加州由于环保政策和电网老化,电价高达0.25美元以上。
中国的电价(0.076美元)大约是美国的40%,在全球144个国家、地区中排第39名,这得益于政府对居民电价的管控以及电网分摊成本有限。不过,随着中国推动能源转型,未来电价可能会逐步上涨。
日本的电价(0.229美元),是中国电价的三倍,主要是因为其能源高度依赖进口LNG(液化天然气),而福岛核事故后核电发展停滞进一步推高了成本。
德国的电价(0.402美元)更是中国的五倍多,脱离俄罗斯的低价能源,高昂的可再生能源附加费及电网分摊费用让德国居民家庭承受着全球最贵的电力账单之一。
从全球来看,电价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策选择。资源丰富的国家可以用低价电来安抚民众,发达国家则用高电价推动绿色转型,而经济脆弱的国家则在低价和供电稳定性之间艰难平衡。
未来,随着能源转型加速,各国的电价格局可能还会发生新的变化,但无论如何,电力始终是现代社会的命脉,它的价格背后,是一个国家最真实的发展逻辑。
接下来,让我们再重点关注部分国家的数据
俄罗斯电价为每千瓦时0.063美元,第31名。作为全球能源超级大国,俄罗斯的电价低得惊人,这得益于其庞大的天然气发电体系和政府管控。居民用电几乎是成本价供应,但工业用电价格更高,形成了交叉补贴。
印度为0.077美元每千瓦时,与中国居民用电价格相当;巴西为0.159美元,接近全球平均水平,该国80%电力来自水电,按理说电价应该很低,但干旱频发迫使该国启用更昂贵的火电作为补充,推高了价格。
澳大利亚(0.254美元),这个煤炭大国电价却比美国还高,原因在于各州电网独立且人口分散,输电成本高昂。虽然屋顶光伏普及率全球领先,但传统能源公司通过电网收费维持利润,导致电价居高不下。
韩国(0.126美元),政府长期维持低价政策,导致韩国电力公司负债累累,新能源转型面临资金困境;越南(0.078美元),近年制造业蓬勃发展的越南,电力需求激增,但电价仍维持在低位。
其他国家、地区的数据不再一一介绍,大家自行看图表吧。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电价从来不只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资源禀赋决定基础成本,政策选择影响价格结构,而地理条件往往成为难以逾越的障碍。
每个国家、地区都在根据自己的国情,在能源安全、经济成本和环境保护之间寻找平衡点。未来十年,随着碳中和目标推进,这场全球电价版图的重构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