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先进武器被投入到战场上,并且这些武器大都杀伤力惊人。因此,一旦爆发战争,造成的伤亡往往远高于早前的冷兵器时代,上世纪二战便是最好的例子。
尸体处理的方式
只不过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战场上留下的尸体他们都需要处理,否则只会造成很多不良的影响。而我们都知道古代交通不便,这就不禁让人好奇,在古代,战争结束后,“成千上万”的尸体是怎么处理的?
弃之不管
要知道古代冷兵器杀伤力有限,一旦爆发大规模战争,白刃战留下的尸体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多。而这些尸体全部运回去根本不现实,因此,在一开始,大部分尸体都会被扔在那里不管。
之所以这样做,主要还是刚经历完一场大战,无论哪一方获胜,最后剩下的兵力肯定不会太多,甚至其中还会继续出现不少的伤亡。这样一群人也没有能力去处理尸体,为了省麻烦,弃之不管倒是一个方便的选择。
瘟疫
只是随着时间推移,人们慢慢发现这样做有一个弊端,那就是这些曝尸荒野的尸体会成为瘟疫的源头。而古代医疗水平也有限,一旦爆发瘟疫,最后死掉的人只会更多,于是就没人敢再那样做。
就地掩埋
据悉,古代处理尸体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类,第一是就地掩埋,这也比较符合古人入土为安的思想。但由于尸体太多,根本无法做到每一个人都立一个衣冠冢,因此,正常情况下,大多都是挖一个大坑,将所有尸体埋在里面。
不过由于古代记功的方式是按照人头或者耳朵等来计算,所以,这些尸体很多都不健全。单从这点来看,古代的战争还真不比现代残酷和血腥,只能说许多影视剧还是相对收敛了很多。
火烧
第二个处理方式则是用火烧,只不过我国古代是封建王朝,这样做在古人看来是对死者的不尊重。大部分情况下,当一场战争结束,战胜方在打理战场时,都会将双方的士兵区分开,己方的挖坑埋,敌人的就用火烧,将其当成是报复的手段。
除此之外,在必要的时候,还有的部队会将尸体当成“干粮”。毕竟那个时代后勤补给太困难,士兵想要活下去,只能考虑诸如此类不人道的办法,我们没有类似的经历,也无法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批判他们。
总之,战争从来都很残酷,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他们内心深处绝对是排斥战争的。但由于权力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一旦其中有一部分滋生出战争的种子,更多无辜的人就得被迫买单了,这是真实但又无奈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