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已经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版权认证,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编转载抄袭,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从古至今,政权争夺一直都是一个不变的话题。每一次战争都是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消耗,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曾经发生过战争。在古代,发生战争更是家常便饭。在兵器不发达的时期,打仗最需要就是兵力。所以说古代战争的胜负往往是以兵力多少决定的。但是对于这类问题也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放眼世界,为何古代西方打仗出动一次兵力基本都不足五万人,而中国却常常能调动百万大军呢?这么多兵力到底从何而来的?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大。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庞大的国度。国家发生危难之际,能上战场的人自然不少。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制度的影响。在中国古代都有征兵和服徭役制度。早在秦朝,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增强兵力。就已经实行强行拉壮丁的措施,修长城,上战场打仗,边防……这些都需要大量人力。在汉朝朝时建立了郡国兵制度,征集各地郡县的骑士、步兵、弓手参军。东汉时废除了该制度,改为募兵制,但仍有征兵,因此古代才留下了不少关于战争题材的作品。
如汉乐府诗《十五从军征》,杜甫的三吏三别。在古代的专制统治下,出于战争的需要,不少成年男子都会成为征兵对象,参军对他们来说是责任更是义务。国家需要的时候只有一定要去而没有想不想去的说法。大多数时候留在家中的都是鳏寡孤独者。不少成年男子或战死沙场或年老才得以归家,把所有的青春岁月都贡献给了国家。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打仗常常能调动百万兵力的原因了。
不同的国家制度不同,在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人口大国,历经长时间的专制的统治。因此有了兵役制度的长期实行,也就使得我国古代打仗时能够做到调动百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