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背后的国际密码!中国为何选9月3日阅兵?从8月15到9月3的深层博弈!
中国选择在9月3日举行阅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历史纪念意义
• 抗战胜利的正式确认: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但直到9月2日,日本才在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正式签署投降书。9月3日,中国政府宣布这一天为抗战胜利纪念日。1951年政务院正式确认,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将其定为法定纪念日。
• 历史的连贯性与国际协调:1945年国民政府将9月3日定为纪念日的决定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新中国成立后恢复这一日期,既保持了历史的连贯性,也与国际社会对二战结束的认知保持一致。
纪念活动的针对性
• 与国庆阅兵的区别:国庆节(10月1日)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其阅兵侧重于展示国家的经济、科技和军事成就,庆祝新中国的诞生。而9月3日的阅兵是为了纪念抗战胜利,主基调是缅怀、反思与警示,提醒人们胜利来之不易,和平极其宝贵。
• 强化纪念主题:9月3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具有更深刻的历史意义和针对性。选择这一天举行阅兵,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更多关注,纪念抗战胜利的氛围也更加浓烈。
国际影响与和平倡导
• 国际社会的参与:2015年9月3日的阅兵,有50多个国家派遣代表参加,包括俄罗斯、韩国等友好国家,甚至联合国秘书长也到场。2025年的阅兵预计规模更加宏大,国际媒体将广泛报道,通过这样的国际参与,不仅能让中国的盟友更加信任中国,还能让潜在对手看到中国的实力,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
• 传递和平信号:中国通过阅兵展示军力,向世界表明其坚定的和平立场。中国是唯一将走和平发展道路写入宪法的大国,是派出维和人数最多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阅兵不仅是展示军事力量,更是传递中国珍视和平、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
教育与传承意义
• 铭记历史:抗战胜利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拼搏出来的,选择9月3日阅兵,是为了让人们铭记这段历史,牢记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的牺牲。
• 激发爱国情感:阅兵能够激发全民的爱国热情,增强国民的自豪感和对祖国的信任。对于年轻一代而言,抗战的记忆可能逐渐变得模糊,阅兵是一个将这段历史拉近他们生活的机会。
===今天上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举办首场记者招待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6位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将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他们是:俄罗斯总统普京,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越南国家主席梁强,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尼泊尔总理奥利,马尔代夫总统穆伊兹,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土库曼斯坦总统谢尔达尔·别尔德穆哈梅多夫,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亚美尼亚总理帕什尼扬,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刚果(布)总统萨苏,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古巴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国家主席迪亚斯-卡内尔,缅甸代总统敏昂莱。
应中国政府邀请,一些国家议长、政府副总理、高级别代表、国际组织负责人、前政要将出席纪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