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47年,唐安西副都护、安西四镇都知兵马使高仙芝率领多达一万人的军队从安西的龟兹出发,连续翻越了西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兴都库什山等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其中达尔科特山口的海拔更是高达4700米,军队在终年积雪的世界屋脊之上行进了很久。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即使放在防护措施相对完善的今天也足以令人望而生畏。
该图为汉尼拔进攻罗马路线图
该图为高仙芝进攻小勃律部分路线
在西方战争史上,迦太基的汉尼拔翻越比利牛斯山进攻罗马,已经成了西方军事行动中困难最大的行军之一,而这与高仙芝的这次行军比起来也只是小巫见大巫。高原反应、严酷的寒风、补给运送、看不到头的雪域以及伴随的恐惧。这些无一不让人心生退却,特别是作为将领,还要管理上万人的摊子,那么高仙芝究竟为何要做出如此疯狂的举动,去遭这样的罪呢?
答案就在其唐安西富都史、安西四镇都知兵马使的身份上。高仙芝之所以要行高原、攀高峰、渡冰河,长途奔袭三千里,忍受一般人所无法想象的恶劣环境是为了攻打一个名为小勃律的小国。既然是小国,又为何值得唐朝如此兴师动众呢?唐朝时期其实是有大勃律和小勃律两个国家,都位于青藏高原的西部边缘,吐蕃崛起后就迅速将这两个小国吞并了。原本,这两个国家都是唐朝的小弟,会定期给唐朝上供,被吐蕃吞并后就断了供,认吐蕃为大哥了。当时的唐朝在玄宗的带领下走入了开元盛世,国力正强,哪忍得了这个。于是玄宗命令高仙芝去攻打小勃律,明面上是重新征服勃律,暗地里却是为了防止吐蕃进一步扩张,威胁到唐朝的统治。
大、小勃律如今版图
其实开元初年唐朝和小勃律的关系还是十分不错的,唐玄宗李隆基和小勃律王没谨忙的关系还有点父子情深的味道。吐蕃刚开始向小勃律进攻的时候,玄宗就多次派人支援,到吐蕃攻破大勃律,小勃律已成为其向外扩张必经之地,所以必须拿下。玄宗也曾勒令吐蕃停止对小勃律的进攻,但吐蕃人哪里会听。攻破之后,为了稳定小勃律,吐蕃以武力威胁联姻,将自己的公主赤玛禄下嫁给了没谨忙的儿子,当时的小勃律王苏失利,成功把小勃律变成了自己人,小勃律也由此彻底脱离了唐朝的管辖。之后玄宗也曾派人攻打过几次,想要重新收回小勃律,但都无功而返,直到高仙芝出马,横亘天门,打得小勃律猝不及防,这才将其收服。
这场战役,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是基于唐朝和吐蕃同时想要向外扩张的愿景,所以这场堪称中国古代史上最不可思议的战役,也是唐朝对外扩张的巅峰之战。开元年间的唐朝,在玄宗的带领下,“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小邑犹藏万家室”,实力有了,里子也有了,面子上肯定也不能差。所以唐玄宗才热衷于对外扩张,想要在胡人中树立起唐朝天朝大国的威望。
唐朝时期的丝绸之路路线
其实唐玄宗这样做对于唐朝来说并不划算,因为凭借对经过丝绸之路的商人所征缴的少量税款和勃律这样的附属国的上供,根本就撑不起唐朝在西域驻扎的军队和官僚机构,而且为了稳定西域的少数民族,唐朝还得倒给他们钱。为了大唐的荣耀和威望,玄宗做的其实是赔本的买卖。
但即使如此,玄宗依然觉得不够,想要进一步对外扩张,最终为安史之乱埋下祸端,葬送了自己前半生的功绩。再说高仙芝一行人,他们看似是完成了一个奇迹,并且是如此众多的人同时完成,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行走在苍茫的世界屋脊究竟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