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作为国际品牌第一站、外资龙头聚集地,是上海对外开放度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2023年,全区外税总额433.3亿元,占全区税收比重为51.13%,是唯一外资经济贡献超过50%的中心城区;全区新设外资项目256个,同比增长15.84%;实到外资12.14亿美元,同比增长43.33%,增幅全市第二;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006亿元,同比增长6.9%,比全市高出5.8个百分点;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2家,全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已超百家。
多年来,静安把对外开放作为区域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政策“组合拳”,持续提升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
获取AEO通关“金钥匙”
助力外贸企业跑出“加速度”
静安与上海海关携手合作,鼓励并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成为AEO(Authorized Economic Operator,海关高级认证企业)。AEO企业不仅享受通关便利和24小时内响应的协调专员制度,在AEO互认国家还享受减少单证审核、减少查验、优先办理通关手续等多项便利措施。具体包括:
企业培育取得新质效
联合属地海关,持续加大政策解读和企业培育力度,成功推动路易威登、克里斯汀·迪奥、爱特思亚太、上汽进出口等11家企业通过AEO高级认证。同时,联合上海海关,主动走访路易威登等AEO重点企业,为企业送上“服务包”。
这些企业纷纷表示,AEO资质如同一块“金字招牌”,让他们在全球贸易中更加游刃有余。
关地合作开启新篇章
今年2月,《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本市海关高级认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印发,提出要加强对AEO联合激励,更大力度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口岸营商环境。
静安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同上海海关研究制定新一轮合作的方向和重点。今年,静安区在四大功能区正式成立AEO认证指导中心,特色化开展全域范围内的AEO认证指导,积极开展培育和服务工作。
打造创新举措“试验场”
建设通关便利化“高速路”
通过创新服务模式,精准识别并解决外资企业面临的难点、堵点、痛点,是静安全生命周期服务外资企业的重要举措,也是静安创建“专业服务贸易集聚区”“优质产品进口示范区”的宝贵经验。
结合在进口贸易、消费以及跨境投资等方面的发展基础,静安先行先试多种便利化措施,形成创新成果。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建设,静安加大政策集成与行动创新,推动消费潜力挖掘与释放。
比如,针对进口化妆品样品等特定商品,静安区提出了更为灵活的通关政策,如免予提供进口特殊化妆品注册证或进口普通化妆品备案信息,并免予进口检验,提升企业便利度,释放美丽经济新动能。
构建发展生态“强磁场”
扩充外资合作伙伴“朋友圈”
总部经济是静安经济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也是深化高水平开放的重要着力点。通过实施“总部经济增能计划”“亚太运营总部支持计划”等,静安加快集聚高能级总部企业和服务机构,促进“总部+研发+结算”等功能叠加,不断增强资源配置力、创新力、贡献力,培育了一批在贸易、投资、供应链及研发等方面可以汇聚和配置亚太区乃至全球资源的优质企业。
同时,静安区还通过举办外资企业圆桌会议等形式,加强与外资企业的沟通交流和合作。区商务委在和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和德国商会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完善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今年以来,已召开与欧盟企业对话会、日资企业圆桌会、“一带一路”外资企业圆桌会等。针对企业提出的企业高管紧急入境需求,积极协调出入境管理部门,为海外人士来华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
展望未来,静安将深化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同时,主动对接上海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以静安全域为范围,创建“优质产品进口示范区”,打造“具有高能级、强辐射、国际竞争力强的进口贸易枢纽、优质进口产品集散地”和“进口贸易制度创新高地”,展现静安在开放大局中的作为和担当。
来源:上海静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