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老八成也仁义败也仁义,八阿哥素有八贤王的称号,看似赞誉实则也是掣肘,八阿哥胤祀的贤不是靠品行积攒的而是拿国库的银子买来的,胤祀借着自己掌管户部的便利,对于百官借国库银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后在黄河发大水的时候户部账面上居然只剩不到五十万两银子,而康熙询问对策的时候,胤祀竟然夸起了康熙,把康熙夸成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贤君,还说什么黄河发大水是天灾灾情也不会很大这都是地方官夸大的结果,只要及时赈灾薄款就可以,看似说的既高大尚处理对策也很完美,实则不过就是为了粉饰太平罢了胤禛一招就戳穿了胤祀的虚伪嘴脸。
在黄河发大水的时候,胤禛就带领官员及时清查户部银两,却发现户部已经无银可拨临近省份竟然也无粮可调,看着胤祀还在侃侃而谈胤禛直接说出现状深深震撼了康熙,这就是所谓的康熙盛世,一次灾荒偌大的国家竟然没有钱,正如康熙后来所说,这个国家就好比大树,康熙是主干,大臣们都是分支,而国库就是大树的根哪,大树要是没了根这后果会是什么样呢?而这次灾患还是胤禛主动请命去江南筹款赈灾最后才完美的解决了这件事,可以说这一回合胤祀输得很彻底。
第二回合追缴国库欠款,康熙本就打算从众皇子当中选择合适人选,可是这个差事是个得罪人的活,所有人都不愿意干,作为八贤王的胤祀更是躲得远远的,所以这事还是落在了还在回京路上的胤禛身上,一次江南之行官场上是这样说的“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爷叫回话”,百姓们是这样说的“天不惊地不惊就怕四爷叫回京”,可见四爷虽然官场上口碑不好却得了民心哪,而这次所有的皇子都不愿意干这个差事,只有胤禛挺身而出愿意替康熙分忧,康熙如何不欣慰呢?虽然最后胤禛的差事办的并不是很好,可是在康熙的心中不怕你做错事就怕你不干事,所以第二回合胤祀还是输了。
第三回合京城发生了“宰白鸭案”,要知道这是天子辇下首善之区竟然发生了清朝建国以来闻所未闻的以假乱真案,康熙如何不震惊,况且刑部还是太子管辖的部门,康熙决定彻查,还是打算在皇子当中选择一位处理这件事,胤禛自不必说一定第一个上,而胤祀则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也选择了要干这件事,而后来这事因为胤禛生病所以就由胤祀接手了,那么这次胤禛为什么放弃了这个差事呢?
因为谋士邬思道分析了这件事,邬思道分析康熙不打算保太子了,其实康熙对胤礽在一步步失望当中,黄河发大水胤礽无对策,追加户部欠款胤礽居然是最大的债主,为了还钱居然还卖官鬻爵,最后自作主张装好人让这些官员分两年还清,这些事出来康熙就已经觉得胤礽的能力,现在胤礽的刑部又出现了这么罕见的要案,如果康熙打算保太子那么一定就会让太子自己处理此事,可现如今康熙却让其他皇子处理此事,这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此案查清之日就是太子胤礽被废之时,这个得罪人的差事胤禛自然不会干所以胤禛在康熙面前许诺以后回来就把自己折腾病了,成功的躲了过去。
而胤祀自以为扳倒太子的机会就在眼前,于是就用康熙的名义诱审了肖国兴,肖国兴自以为告发了太子康熙就会放过自己,胤祀这一招既险又毒,的确康熙知道了以后有了废胤礽的念头,可是在听了图里琛的汇报以后,康熙知道八阿哥诱审肖国兴的始末以后,对八阿哥的评价只有两句话那就是“其心可诛、其心可诛”,可以说八阿哥彻底失去了康熙的信任,输得很惨。
在伪造太子手谕这事出现以后,太子胤礽被废已成定局,可是老臣张廷玉却判断太子手谕是假的,康熙于是就顺势废了太子企图引蛇出洞,这这时候八爷党彻底浮出水面,康熙心中几乎明白了是谁在进一步陷害胤礽,所以康熙与佟国维演了一出戏,康熙让佟国维退休的方式宣告了八爷党的失败,同时又复立太子彻底绝了胤祀的太子之路,可以说此时的胤祀已经彻底失去了圣心。
后来康熙选举大将军王的时候,胤禵成了大将军王,胤祀为了陷害胤禵就把胤禵送给康熙的陨石换成了死鹰,成功的气倒了康熙,从这一件事情就看得出来,所谓的八贤王不仅不贤而且不孝,其用心之险恶真是令人发指,康熙故意不撤查死鹰案迷惑胤祀等人,让他们误以为康熙是铁了心要传位给胤禵所以胤祀继续阻止胤禵回京,这也为康熙传位胤禛做铺垫争取了时间,后来康熙平稳的把位置传给了胤禛,可以说康熙的帝王心术厉害也说明胤祀从一开始就输了并且一直输的都很彻底。